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涵養“初學者”心態??①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名參與者說:“帶回的月壤鉆取樣品是我們獻給祖國的最浪漫的禮物。探索更深更遠的浩瀚太空,航天人永不止步。“前所未有的成功、永不止步的追求,折射出中國航天人的雄心壯志,同時也提醒我們,只有西對成績不自滿,時刻保持進取心,才能不斷攀登新的高度,成就新的輝煌。
??②心態決定狀態,心態影響效果,有這樣一種“初學者”心態;不因為暫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為一時的平凡而甘于碌碌無為,像新人入門一樣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和樂觀開放的心胸,始終以新鮮感接納新事物。葆有“初學者”心態,一個人就能在面對批評時虛懷若谷,面對挫折時勇往直前,面對好成績時謙虛內斂。從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開始,我國第一艘飛船、第一顆導航衛星、第一臺月球探測器、第一個空間實驗室相繼涌現,50年時間里我們成功發射了300個航天器。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體現的正是一種不驕不躁不斷進取的“初學者”心態。涵養“初學者”心態,可以說正是求知明理、干事創業所必需的素質。
??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就是一位甘生冷板凳并熱衷于研究新學問的科技工作者。從攻克廢棄火炸藥再利用的多項關鍵技術到發明含能材料低溫感技術,再到研發出等模塊裝藥和遠程、低膛壓發射裝藥技術,他常年專注于突破技術瓶頸,先后三次摘得國家科技大獎一等獎。在他看來,“創新就是要解決別人沒解決的問題”“一定要有超越意識,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好奇心是求取新知的動力源,不知足是再創佳績的助推器。“初學者”心態的價值就在于,敢于探索未知,對新事物新知識持不關門、不封閉的態度。破難題、闖險關、開新局,其實都需要激發“初學者”心態。
??④自滿則數,自矜則愚。一個人畢竟耳目有限、思慮難周,聽多了贊美夸獎之詞、順耳中聽之語,就會難以接受那些直接坦誠的諤諤之言。只有如“初學者”一般,拿出勤勉務實的態度、襟懷坦蕩的風度、海納百川的氣度,才能跨過“滿溢”之危,遠離“驕嬌”二氣,有效解決矛盾問題,把工作做得更好。焦裕祿說,當你在工作中感到沒辦法的時候,你就到群眾中去,問問群眾,你就有辦法了。不擺架子,虛心向群眾請教;不打官腔,耐心向基層問計,有助于區正謬誤,兼聽廣聽,聚合人心和力量。這就是“初學者”心態所具有的深厚力量。
??⑤“初學者”心態也是一種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心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奔流不息,發展的氣象變化萬千,要避免淪為落伍者,必須豐動走出“舒適地段“,擺脫“路徑依賴”,以積極求變來順勢應變,靠中正創新來行穩效遠。比如數學家吳文俊為了攻破研究難題,年近60歲決定從頭學習計算機語言。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許多時候,“經驗主義“可能麻痹開拓進取的雄心,“慣性思維“可能束縛創新創業的手腳。只有把每一次實踐作為全新開始,才能不斷闖新路、創新績。
??⑥能欣賞到最美風景的人,一定是那些馳而不息的實干者。用“初學者”心態面對工作事業,定能不斷進步,收獲一個又一個成功。
(1)選文是圍繞什么話題來進行論述的?
(2)在作者看來,葆有“初學者”心態具有哪些意義?
(3)第③段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的事跡有什么作用?
(4)梳理第⑤段的論證思路。
【考點】論證思路.
【答案】(1)涵養“初學者”心態。
(2)示例:①葆有“初學者”心態,一個人就能在面對批評時虛懷若谷,面對挫折時勇往直前,面對好成績時謙虛內斂(或“才能跨過‘滿溢’之危,遠離‘驕嬌’二氣,有效解決矛盾問題,把工作做得更好”);②葆有“初學者”心態,才能對新事物新知識抱持不關門、不封閉的態度,才敢于探索未知;③葆有“初學者”心態,有助于匡正謬誤,兼聽廣聽,聚合人心和力量。
(3)作為事實論據,有力地論證了干事創業要有敢于探索新事物新知識的“初學者”心態,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
(2)示例:①葆有“初學者”心態,一個人就能在面對批評時虛懷若谷,面對挫折時勇往直前,面對好成績時謙虛內斂(或“才能跨過‘滿溢’之危,遠離‘驕嬌’二氣,有效解決矛盾問題,把工作做得更好”);②葆有“初學者”心態,才能對新事物新知識抱持不關門、不封閉的態度,才敢于探索未知;③葆有“初學者”心態,有助于匡正謬誤,兼聽廣聽,聚合人心和力量。
(3)作為事實論據,有力地論證了干事創業要有敢于探索新事物新知識的“初學者”心態,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
陳 凌 ①透過一塊屏幕,在北京“尋訪千年運河”,去廣東“穿越古今,漫游嶺南”,到甘肅“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隨著這個日子日益臨近,各地紛紛推出線上活動,讓觀眾在云端就能了解和體驗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②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是歷史的豐碑,是珍貴的記憶。漫步“海上花園”鼓浪嶼,我們不一定能想象當年繁盛一時的景象,但一定能在歷史風貌建筑散發的閩南韻味、南洋氣息和歐陸風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匯;置身唐代名剎大雁塔,我們可能無法復原“雁塔詩會”的盛況,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絕碑、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中,領略唐代的盛世輝煌;走近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鎏金銅蠶”,我們不一定能體驗到漢代鎏金工藝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漢代養蠶繅絲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開辟絲綢之路的偉大壯舉。放眼神州大地,人文勝跡總是滿載歷史,一墻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們理應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
③每一個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生活的一個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載體。時間無言,但它卻會通過一個個文化遺產,銘刻下歷史的文脈、民族的記憶、精神的基因。而凝結在文化遺產之中的文明底蘊,不僅構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座,還為民族的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深厚滋養。銘記歷史滄桑,看見歲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續文化根脈。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應讓文化遺產“養在深閨人未識”,而應讓其“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僅要保護好文化遺產,更應激活其內在的生命力。
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文化遺產既然是“遺產”,那也恰恰說明,它與現代生活,是有距離的。如何縮小這一距離,讓文化遺產不只是一件件靜止的作品,而是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這也正是需要持續用力的地方。這些年來,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熱播,到創意視頻“文物戲精大會”刷屏,再到《故宮日歷》、國家圖書館的《永樂大典》信箋等文創產品熱銷,這類文化現象也從側面說明,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是激活文化遺產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
⑤最好的保護是成為日常所需。歷史文化的滋養,既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歷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參與的日常生活之中。當博物館“打卡”日益成為公眾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當故宮開發的文創產品頻頻賣斷貨,當陜西剪紙、遂昌龍粽等非遺伴手禮受到顧客青睞,“活起來”的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有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的歷史記憶。文化遺產曾有輝煌的過去,也應該有閃光的現在,并且還應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讓它們親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寶的必經之路。
⑥值得高興的是,遺產日期間,多家網絡平臺將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一邊是古老的文化遺產,一邊是新興的互聯網業態,非遺“觸網”啟示我們,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融入當代生活。而這,也正是“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題中應有之義。
(《人民日報》2020年06月12日05版)(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
(2)文章第①小節有何作用?
(3)簡述文章第⑤節的論證思路。
(4)淮劇、董永傳說、老虎鞋等非遺項目承載著鹽城深厚的地方文化,請結合文章內容,為鹽城非遺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兩條建議。發布:2024/12/26 16:0:1組卷:36引用:5難度:0.2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公學十八年級畢業贈言
胡適諸位畢業同學:
①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么禮物送給你們,只好送你們一句話罷。
②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以前的功課也許有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畢業文憑,不得已而做的。從今以后,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等到精力衰退時,要做學問也來不及了。即為吃飯計,學問決不會辜負人的。吃飯而不求學問,三年五年之后,你們都要被后進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后,生活問題急須解決,哪有工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既沒有圖書館,又沒有實驗室,哪能做學問?”
④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方才讀書的,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凡是要等到有了實驗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自然會撙衣節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
⑤至于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10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30年讀11萬頁書。
⑥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⑦_____
⑧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
⑨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暢。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相關內容,以顯示全文思路。
①提出贈言并分析原因→②
(2)根據上下文內容,你認為文中空白處應填入的名言是
A.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B.富蘭克林說:“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C.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D.郭愛克說:“科學就是勤奮,勤者就是要緊緊抓住時間。”
(3)指出文中畫線句子所運用的論證方法,并簡要分析其作用。發布:2024/12/26 17:30:2組卷:2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文本一】
“網紅老師“以德立魂用愛圈粉 ①一位全網“最卑微“班主任火了。高考結束后,吉林松原一高中班主任王鈺與60余名畢業生相約公園用水槍、水氣球等玩具打水仗,他在“圍攻“下被澆成落湯雞。三年的相處時光,“塞滿“了王鈺的視頻主頁,也讓他在抖音上收獲了300多萬粉絲,累計獲贊4000多萬。
②“太有愛了!““羨慕有這樣的老師!“在網友一片叫好的同時,也有人擔憂,老師都當網紅了,還能不能好好教學生。
③與眾不同的是,這名“網紅“班主任的背后,是愛和情懷的沉淀。今天與學生“打”成一片,緣于無數個日子與學生朝夕相處。為全班同學準備“定制款“畢業禮物,送每位女生一支口紅。高三備考階段,為學生們買西瓜、送零食、發新年紅包,把“高考倒計時”改成“班主任挨接倒計時”。他用照片和視頻把學生們在校園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讓他們的青春不留遺憾,網絡上傳播著青春的活力和激情,教育的故事和智慧。把尋常日子過得不尋常,把緊張壓抑的日子過得像一首詩。這才是孩子們喜歡的青春,這正是理想的教育生活。
④教育與“網紅“并不矛盾。生在電腦時代,長在網絡之中。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新一代學生,學習的視野從來不只有書本和習題。他們眼中的“好老師“,也要有個性,合脾氣,會抖音,懂游戲;能體察學生的冷暖,能懂得學生的喜好,能和學生一起拼搏,也能一起放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⑤新時代的老師與時代同頻才能更好地育人。“互聯網十教育“的新時代,只有搭乘數字信息化的快車,教育才能永遠鮮活生動。我們要用互聯網思維來重塑教師形象、班主任角色。要懂得用學生喜愛的圖畫、H5、動畫、快閃、直播、短視頻等最新的傳播技術,提高教師的親和力和教育的吸引力。要通過微信、QQ、微博等網絡平臺與學生建立更便捷的溝通,成為學生的“網友“。要打磨教師自己的網絡空間,以有趣、有理、有例來實現認同和信賴,讓學生和家長成為自己的“粉絲“。
⑥“網紅老師“是時代的產物。“網紅老師“這個群體,顯得越來越時尚,越來越多元化。必須看到,網絡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劍“,作為教師,不能為了走紅而“劍走偏鋒”。因此,更要謹慎地利用網絡新技術、新平臺。只有讓自己的網絡言行在法律法規和道德倫理的框架下,我們才能減少和避免奧論的潮涌。“網言網語網事“雖然自由活潑,讓人親近,也容易讓人置于輿情的渦流。防范和規避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堅守初心,堅守師德,堅守規范。
⑦用愛加持,“網紅“老師才不會是曇花一現。教不好學生,考不出成績的班主任或老師,不會成長為真正的“網紅“。正如這位王鈺老師,他的初心就是把孩子教好。今年高考,他手下曾經的“問題學生“,沖到班級前五,全班基本都過了二本線。
⑧好時代催生了各具個性和風格的“網紅老師“,好教育同樣需要真正的“網紅老師”。
好老師“紅”起來,教育才能“好”起來。
(作者:山梔子。有刪改)【文本二】
“網紅教師“為何能紅? ①疫情重卷,教師們在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過程中,網上名師的走紅,也讓我們思考,“網紅教師“為何能紅?好老師的標準有什么變化?好課程更加豐富了嗎?
②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在視頻中用帶著一些湖北口音的普通話講唐詩宋詞,不少人評論說“像評書一樣”。“李白一聽說奉召進京,馬上就膨脹了。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看他的鬼樣子,你們知道什么叫‘得意忘形’吧,這就是活標本。”“蘇軾貶到黃州后,是被監管的犯人。但他一到黃州,不僅沒有人監管他,天天有酒喝有肉吃,快活得要死。”一名優秀的老師,是書里到書外的一座橋梁,將意、趣、情、境圓融于身,以己身渡詩文,引你我跨萬里、越千年,抵達品味奧義之彼岸。
③從課本到黑板、PPT、智能屏幕,教學方式在變,好老師的標準變了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牛楠森坦言:“教學方式、教學技術的變化,將會豐富我們對好老師的認識,但卻不會改變好老師的核心標準。“
④經典之談莫過于“經師”“人師”之別,韓愈又對此區分為“句讀之師”和“解惑之師”,近世又有“德高““身正“之說,今日則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和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表述。雖跨越千年,但經典表述在精神上具有內在的繼承性和一致性。即:一位好教師,首先是一位品行高尚的人;其次是有愛生之心,以引導、成就學生為本心;最后是有善教之能,以人生體驗和智慧幫助學生解答其遭遇的人生困惑,帶領學生走出觀念的泥沼。
⑤好老師的標準沒有變,好課堂的標準也沒有變。好課堂是有趣的,是充滿互動的,也是干貨滿滿的。總之好課堂是有美感的,情景交融方顯教學本義。這就更需要有更多的好老師與時俱進地進行耕耘了。
(摘編自河南省教育廳公眾號《“網紅教師“為何能紅?》。有刪改)(1)下列選項中,不恰當的兩項是
A.要想成為學生的“網友“,教師就要打磨自己的網絡空間,以有趣、有理、有例來實現認同和信賴,讓學生和家長成為自己的“粉絲“。
B.能體察學生的冷暖,能懂得學生的喜好,能和學生一起拼搏,也能一起放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就會成為真正的“網紅“老師。
C.文本一第⑥段的論述中,作者用“只有……才……“一組條件關聯詞推進論證,論述了“網絡言行要在法律法規和道德倫理的框架下才能減少和避免輿論的潮涌“的觀點。
D.文本一的結尾段從內容上重申觀點,起強調作用,結構上總結全文,使文章結構嚴謹。
E.文本二的結尾段只論述了“好課堂“的標準,在內容上與前文相脫節,文章結構顯得不夠嚴謹。
(2)文本一第⑥段和文本二第②段都采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分析其作用。
(3)請簡要分析文本一的論證思路。發布:2024/12/27 3:0:1組卷:18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