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以順為正者把把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同“弼”,輔佐同“弼”,輔佐
③委而去之舍棄舍棄
④勞其筋骨使……勞累使……勞累
(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DD
A.舜發于畎畝之中/發于聲
B.環而攻之而不勝/一怒而諸侯懼
C.女子之嫁也/往送之門
D.是焉得為大丈夫乎/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將下列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孟子認為符合哪些標準的人才能稱得上“大丈夫”呢?請舉兩個實例說明你對孟子所謂“大丈夫”的理解。
【答案】把;同“弼”,輔佐;舍棄;使……勞累;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52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