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蝗蟲是農業害蟲,主要以玉米、蘆葦、小麥等植物為食,它的成蟲具有群集、遷飛的習性,容易形成蝗災。一只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蟲,可以保護兩畝草場避免蝗害,是新疆草原生態防治的主力軍。
材料二:2022年11月,在廣東連山筆架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全球新物種——密疣掌突蟾。該物種屬于兩棲動物,雄蟾聲似蟲鳴、雌雄蟾抱對后,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完成受精,受精卵發育成蝌蚪,再形成幼蟾,最后發育為能在陸地上生活的成蟾。它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因身體顏色花紋與生存環境融合得很好,能有效的躲避天敵。
材料三:2022年5月22日是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我國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持續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拯救保護,大量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率提高到74%,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1)資料一中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若蟲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 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填“完全變態”或“不完全變態”)。根據蝗蟲的發育階段,投放粉紅椋鳥滅蝗的最佳時期是 若蟲期若蟲期。
(2)資料二中密疣掌突蟾的受精方式為 體外體外受精(填“體內”或“體外”),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蝌蚪蝌蚪→幼蟾→成蟾,這種發育屬于 變態變態發育。其身體顏色花紋與生存環境融合得很好,能有效的躲避天敵,這體現了生物 適應適應環境。
(3)從資料三分析可知,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建立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
(4)作為一名中學生,保護生物多樣性,從點滴做起,請你談談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 植樹造林植樹造林,愛護動植物愛護動植物。(寫出二條即可)
【答案】若蟲;不完全變態;若蟲期;體外;蝌蚪;變態;適應;建立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植樹造林;愛護動植物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0/24 14:0:2組卷:35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飛蝗蔽空日無色,野老田中淚垂血。牽衣頓足捕不能,大葉全空小枝折。”上百的詩句出自明代詩人郭登的《飛蝗》一詩。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蝗災頻發的國家,詩句中的蝗蟲處于其發育時期的( )
A.卵期 B.若蟲期 C.成蟲期 D.幼蟲期 發布:2024/12/10 4:30:1組卷:53引用:3難度:0.5 -
2.如圖是蝗蟲發育過程中各個時期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蝗蟲的個體發育過程包含3個時期 B.C和D的名稱是若蟲 C.蝗蟲的發育過程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 D.在整個發育過程中,D時期對農作物危害最嚴重 發布:2024/12/3 11:30:1組卷:55引用:4難度:0.7 -
3.如圖是實驗室里展示的蜜蜂生活史標本,請分析:
(1)蜜蜂的成蟲期有工蜂、蜂王、雄蜂三種形態,它們分工合作,各司其職,蜜蜂的這種行為從功能上看屬于
(2)動畫片“熊出沒”中,熊去掏蜂窩、偷蜂蜜,這種行為從功能上看屬于
(3)蜜蜂屬于昆蟲,它們的體表具有能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叫做
(4)蜜蜂的發育過程經過了發布:2025/1/3 8:0:1組卷: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