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有關“光合作用的發現史”,重溫科學家的研究過程。請根據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現,將一盆植物和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蠟燭沒有熄滅;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小白鼠也能正常生活。
資料二: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把綠葉先放在暗處幾小時。然后,他讓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后,他用碘蒸氣處理這片葉,發現曝光的一半呈深藍色,遮光的一半則沒有顏色變化。
資料三:1881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中,然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他發現細菌只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臨時裝片暴露在光下,細菌則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的部位。
(1)資料一中普利斯特利的實驗都是在光照條件下進行的,這時玻璃罩內的小白鼠能正常生活的原因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氧氣(氣體)。
(2)資料二中薩克斯把綠葉放在暗處幾小時的目的是讓葉片中的淀粉淀粉運走耗盡。將葉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是形成對照實驗對照實驗。
(3)由資料三中恩格爾曼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葉綠體。
(4)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碳—氧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因而綠色植物被稱為“空氣凈化器”。
(5)2020年11月22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中和。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為“護綠和低碳”做些什么?寫出一條和大家分享。種植和愛護植被,綠色出行,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答案合理即可)種植和愛護植被,綠色出行,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答案合理即可)。
【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生物學史.
【答案】氧氣;淀粉;對照實驗;葉綠體;碳—氧;種植和愛護植被,綠色出行,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10引用:5難度:0.6
相似題
-
1.興趣小組同學做了如下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相關問題.
(1)實驗前,將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暗處理目的是為了使葉片內的
(2)天竺葵經過暗處理后,將其中一片葉的雙用黑紙片夾住(如圖1),放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摘下該葉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熱.酒精的作用是
(3)同學們把經過暗處理的銀邊長春藤放在陽光下照射4個小時,剪下一片葉,脫去葉綠素,滴上碘液.觀察葉片顏色變化如圖2,說明
(4)同學們把金魚藻在光下產生的氣體,用試管收集起來(如圖3).這種氣體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重新燃燒起來,由此可見,金魚藻在光下產生氣體是
(5)在暗室里,興趣小組同學將金魚藻放在如圖的裝置中,將該裝置放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記錄試管中產生氣泡的數目(見下表).分析數據,植物和光源的距離與產生的氣泡數目之間的關系是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個) 61 55 42 32 25 21 19
(7)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發布:2025/1/6 8:0:1組卷:8引用:1難度:0.3 -
2.在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時,小明同學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分析,錯誤的是( )
A.甲過程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為了消耗掉葉片中原有的淀粉 B.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其目的是溶解葉綠素 C.實驗結論是:綠葉在光下能制造淀粉(有機物) D.葉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變藍 發布:2025/1/6 8:0:1組卷:127引用:6難度:0.5 -
3.早在1881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為了確定光合作用的發生場所,將載有水綿和需氧細菌(生存必需氧氣的細菌)的臨時裝片首先置于沒有空氣的小室內,隨后他發現當臨時裝片整個暴露于光下時,需氧細菌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的部位,如圖1所示;當在黑暗環境中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時,需氧細菌只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水綿的葉綠體呈帶狀、易于觀察 B.此實驗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圖2中,需氧細菌向葉綠體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表明該部位光合作用強 D.將水綿和需氧細菌首先置于沒有空氣的小室內,可以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發布:2025/1/8 8:0:1組卷:18引用:3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