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組卷:76引用:4難度:0.9
          • 2.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及習性,他研究昆蟲的方法主要是(  )

            組卷:364引用:76難度:0.9
          • 3.在調查校園的生物種類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組卷:33引用:4難度:0.6
          • 4.同學們調查校園的生物時經常把生物分為動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類,其分類依據是(  )

            組卷:15引用:2難度:0.8
          • 5.下列屬于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

            組卷:6引用:3難度:0.5
          • 6.下列關于“溫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設計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9
          • 7.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這體現了(  )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8.“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文中所描寫的生物及其棲息環境等共同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稱為(  )

            組卷:28引用:3難度:0.6
          • 9.有關生物圈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47引用:3難度:0.6
          • 10.具有“綠色水庫”之稱的生態系統是(  )

            組卷:67引用:76難度:0.7
          • 11.用下列四臺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的顯微鏡是(  )
            顯微鏡序號 A B C D
            目鏡 10× 16× 10×
            物鏡 10× 10× 40×

            組卷:233引用:22難度:0.4
          • 12.在使用顯微鏡過程中,下列遇到問題對應的解決方法,正確的是(  )

            組卷:22引用:5難度:0.5
          • 13.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移動玻片標本污點不移動,再轉動目鏡污點也不移動,則污點在(  )

            組卷:19引用:4難度:0.5
          • 14.下列材料可以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是(  )

            組卷:42引用:3難度:0.3
          • 15.下列結構中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作用的是(  )

            組卷:38引用:7難度:0.7

          二、簡答題(每空1分,共40分)

          • 46.科學實踐活動中,同學們發現溫室大棚的內壁凝聚了許多小水珠,根據學過的生物知識大家認為除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水還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那么,植物體什么結構與蒸騰作用有關呢?同學們通過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實驗驗證。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裝置從圖1→圖2的過程中,圖2錐形瓶中的液面下降且出現差異,由此可得出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實驗中設置油層的作用是防止水分從液面蒸發,保證減少的水分是通過植物體散失的。那么,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結構是
             

            (3)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大棚植物的葉表皮細胞結構(如圖3),圖中a是
             
            ,它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它的張開和閉合是由一對半月形的[b]
             
            來控制的。
            (4)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了生物圈中的
             

            組卷:34引用:3難度:0.5
          • 47.閱讀下面有關“光合作用的發現史”,重溫科學家的研究過程。請根據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現,將一盆植物和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蠟燭沒有熄滅;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小白鼠也能正常生活。
            資料二: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把綠葉先放在暗處幾小時。然后,他讓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后,他用碘蒸氣處理這片葉,發現曝光的一半呈深藍色,遮光的一半則沒有顏色變化。
            資料三:1881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中,然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他發現細菌只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臨時裝片暴露在光下,細菌則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的部位。
            (1)資料一中普利斯特利的實驗都是在光照條件下進行的,這時玻璃罩內的小白鼠能正常生活的原因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了
             
            (氣體)。
            (2)資料二中薩克斯把綠葉放在暗處幾小時的目的是讓葉片中的
             
            運走耗盡。將葉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是形成
             

            (3)由資料三中恩格爾曼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4)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因而綠色植物被稱為“空氣凈化器”。
            (5)2020年11月22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中和。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為“護綠和低碳”做些什么?寫出一條和大家分享。
             

            組卷:10引用:5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