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017年1月7日:中國糧食形勢已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從2003年到2016年,中國糧食產量由8613億斤增加到12325億斤。但在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玉米、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小麥優質品種供給不足,大豆產需缺口巨大。此外,糧食生產日益向東北等水熱條件并不占優勢的北方核心產區集中,13個糧食主產區占全國糧食產量的75%以上,糧食跨區域流通和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此回答3~5題。
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國( )
【考點】耕地的保護與糧食安全.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0引用:0難度:0.6
相似題
-
1.我國糧食產量自2004年以來連續16年增長,有效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如圖為“我國不同區域三個年份糧食產量占比圖”。讀圖完成16~17題。
專家警示:我國是農業大國,必須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為實現這一目標,下列措施正確的是( )
①占用基本農田,推進城市建設
②大面積圍湖造田
③在低洼地挖魚塘,筑臺田,充分利用水土資源
④建立災害預警系統,減少災害毀壞耕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發布:2024/12/31 16:0:1組卷:6引用:1難度:0.3 -
2.如圖為近年來影響我國耕地減少的因素構成情況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下列影響我國耕地減少的因素中,對生態環境不利的有( )①生態退耕 ②災害損毀 ③農業結構調整 ④建設用地占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發布:2024/12/31 16:0:1組卷:4引用:1難度:0.9 -
3.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國家戰略重點。而耕地安全是糧食安全的基礎,與世界相比,中國耕地的特點非常突出。讀“中國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情況圖”,完成26~27題。
形成圖中我國人均耕地變化趨勢的原因,正確的是( )A.生態退耕 B.農業人口比重增加 C.非農業建設用地增加迅速 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劇 發布:2024/12/31 15:30:1組卷:3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