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吉林省實驗中學高二(下)診斷地理試卷
發布:2024/12/2 20:30:2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項符合題目要求。
-
1.近年來,伴隨天津濱海新區及周邊地區的快速發展,各類海洋及防災、減災工程的逐年建設,天津及附近海岸帶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下列關于該地過度開發海岸帶會影響的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及其產生的后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破壞支撐服務,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②影響調節服務,使海陸水分交換失衡
③影響供給服務,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加
④破壞調節服務,加重海洋災害損失程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49引用:0難度:0.80 -
2.近年來,伴隨天津濱海新區及周邊地區的快速發展,各類海洋及防災、減災工程的逐年建設,天津及附近海岸帶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此完成1~2題。
為維護自然環境的支撐服務,保持海岸帶生態系統平衡,應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定期休漁 B.停止圍填造陸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體污染 組卷:25引用:0難度:0.50 -
3.中新社北京2017年1月7日:中國糧食形勢已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從2003年到2016年,中國糧食產量由8613億斤增加到12325億斤。但在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玉米、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小麥優質品種供給不足,大豆產需缺口巨大。此外,糧食生產日益向東北等水熱條件并不占優勢的北方核心產區集中,13個糧食主產區占全國糧食產量的75%以上,糧食跨區域流通和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此回答3~5題。
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國( )A.化肥農藥濫用,耕地質量下降 B.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提高 C.糧食生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擴大 組卷:0引用:0難度:0.60 -
4.中新社北京2017年1月7日:中國糧食形勢已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從2003年到2016年,中國糧食產量由8613億斤增加到12325億斤。但在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玉米、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小麥優質品種供給不足,大豆產需缺口巨大。此外,糧食生產日益向東北等水熱條件并不占優勢的北方核心產區集中,13個糧食主產區占全國糧食產量的75%以上,糧食跨區域流通和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此回答3~5題。
我國糧食流通成本偏高,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A.玉米、稻谷庫存量大 B.糧食生產向水熱條件好的地區集中 C.產銷區距離大,運距遠 D.糧食進口多,加大運輸壓力 組卷:0引用:0難度:0.50 -
5.中新社北京2017年1月7日:中國糧食形勢已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從2003年到2016年,中國糧食產量由8613億斤增加到12325億斤。但在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玉米、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小麥優質品種供給不足,大豆產需缺口巨大。此外,糧食生產日益向東北等水熱條件并不占優勢的北方核心產區集中,13個糧食主產區占全國糧食產量的75%以上,糧食跨區域流通和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此回答3~5題。
目前,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0%,為減少大豆進口,合理的措施為( )
①對大豆進口實行更嚴格的配額管理
②增加農業補貼,實行大豆收購保護價
③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質量
④加快土地流轉,培植專業的大豆承包大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組卷:0引用:0難度:0.50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題,共55分
-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紅樹林是一種枝繁葉茂、根系發達的海岸植被,林中棲息著多種鳥類。廣西紅樹林分布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該保護區的紅樹林正作為旅游資源被適度開發。
材料二 通過對海南省海口市我國最大連片紅樹林保護區生態環境調查發現,咸水鴨等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導致紅樹林大量枯萎,海南島防御臺風和海嘯的能力受到嚴重削弱。同時,海南海岸防護林遭遇開發熱,在三亞,紅樹林正遭受砍伐和破壞。
材料三 為復原海上綠色屏障,保護堤圍和配合市鎮濕地公園建設,廣東省中山市正全力打造結構合理、生長穩定、生態功能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
(1)有紅樹林分布的沿岸地區,遭受特大風浪襲擊后,經濟損失較小,紅樹林所起的作用是
(2)結合材料分析海南島紅樹林被破壞的原因。
(3)材料一中保護區管理部門在紅樹林景區為游客提供望遠鏡,或修建浮橋(見材料一圖),請分析這些做法的好處。
(4)結合材料分析,針對我國紅樹林破壞嚴重的問題,應采取哪些措施?組卷:18引用:3難度:0.6 -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糧食生產需要占用耕地資源。不同地區之間的糧食交易可以看作是相應區域間的耕地交易,這部分耕地可稱之為虛擬耕地。虛擬耕地流出區一般會承受很大的生態和發展壓力。為了實現區域發展的公平性,虛擬耕地流入區應該對虛擬耕地流出區實施生態補償。如表示意我國2001年~2015 年各省(市)虛擬耕地凈流入/流出年份數量統計(注:統計數據未包含港澳臺)。如圖示意我國虛擬耕地流動格局。省(市) 凈流入年份數量(個) 凈流出年份數量(個) 省(市) 凈流入年份數量(個) 凈流出年份數量(個) 北京 15 0 湖北 3 12 天津 15 0 湖南 0 15 河北 4 11 廣東 15 0 山西 15 0 廣西 15 0 內蒙古 0 15 海南 15 0 遼寧 5 10 重慶 2 13 吉林 0 15 四川 2 13 黑龍江 0 15 貴州 15 0 上海 15 0 云南 11 4 江蘇 15 0 西藏 15 0 浙江 15 0 陜西 14 1 安徽 1 14 甘肅 0 6 福建 15 0 青海 15 0 江西 3 12 寧夏 0 15 山東 1 14 新疆 0 15 河南 0 15
(2)在表中選擇一個符合“省份C”特征的北方省(市),簡述其某些年份會成為虛擬耕地流入區的主要原因。
(3)列舉虛擬耕地流出區可能承受的生態代價。
(4)簡述生態補償對虛擬耕地流出省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意義。組卷:4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