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當品牌昵稱成為爆款流量密碼》一文,完成問題。
①從“冰激凌被”中醒來,穿著“踩屎感拖鞋”,涂上SK—II“神仙水”,挎著香奈兒“方胖子”,出門騎上共享“小黃車”,走進“麥記”大口吃起漢堡,暢飲一杯“快樂水”……不知不覺中,一些帶有鮮明品牌色彩的“專業俗語”充斥大街小巷,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一股潮流。
②品牌昵稱是品牌人設的表現,或基于產品消費場景,或來自用戶體驗,或奉承娛樂精神,巧妙地打破了傳統消費認知,不少國際大牌和新銳品牌順應潮流,投身“造詞大軍”,打造爆款。
③Coca Cola(可口可樂)誕生于一位藥劑師之手,coca即南美的古柯葉,cola則是非洲的一種重要果實,二者作為原料添加在一種鎮靜藥品中。盡管“Coca Cola”發音優雅、完整,但是“coke”(可樂)卻更具魔力。試想一下,在冷飲小賣部或在嘈雜的酒吧里,打個響指,一句“coke”,就能得到一杯冒著白氣、滋滋作響的“快樂水”。可見,在時髦面前,優雅不值一提。
④除了貼合消費場景之外,有些品牌昵稱也來自用戶體驗。比如,奧倫納素活力潤澤晚霜被很多網友稱為“豆腐霜”,只因______,“豆腐霜”后來者居上,成功取代一長串拗口的品牌名稱,這既體現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參與度,同時也增強了品牌傳播的可信度。
⑤還有一些品牌昵稱不乏娛樂精神,用魔法打敗魔法。當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的投資者名稱從“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時,基于品牌形象將自己戲稱為“金拱門”的做法,成了一場網絡狂歡,刷爆朋友圈,承包微博熱搜,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營銷效果。
⑥想要讓品牌具備生命力,長盛不衰,一味地反對,甚至排斥品牌昵稱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盡管從1931年開始,可口可樂就發起了一項持續了30年的“叫我全名”(Coca-Cola:Ask for it by its full name)的活動,但是“coke”仍然勢不可擋地流行開來。
⑦當品牌昵稱成為爆款流量密碼,與消費者共同創造品牌昵稱才是正道。樂事薯片(Lay’s)在廣受歡迎的“Do us a flavor”活動中,就邀請消費者為新的薯片口味想出自己的名字。這一做法能夠引起消費者的共鳴,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讓品牌更具記憶點與親和力。
(1)有人將文中第①段劃線部分作了如下改動,小語覺得還是原來的語段好,可是說不上來好在哪里,請你幫他分析一下原語段好在何處。
改寫語段:從夏涼被中醒來,穿著軟軟的拖鞋,涂上SK—II精華液,挎著香奈兒經典小方包,出門騎上共享單車,走進麥當勞大口吃起漢堡,暢飲一杯可樂……
(2)文中第③段和第⑥段都以“可口可樂”為例,作者的意圖是不一樣的,請分別闡述。
(3)粗心的小文在復制文本時,弄丟了第④段的一些文字,請你根據上下文,揣測一下網友稱奧倫納素活力潤澤晚霜為“豆腐霜”的原因,并將它補寫出來。
(4)結合文章和鏈接材料,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品牌昵稱的好處。
【鏈接】
《哈佛商業評論》進行了一項研究,在研究的第一階段,該雜志對10000多條消費者撰寫的、涉及3個知名品牌的推文進行了分析,其中有的直呼品牌大名,有的則代之以昵稱。對比兩者的分享和點贊比率后,研究者發現,使用昵稱對品牌參與度有明顯的積極影響。平均而言,使用昵稱的推文分享次數是使用正式名字推文的2倍,點贊的數量則是使用正式名字推文的3倍。
【答案】(1)原句用帶有鮮明品牌色彩的昵稱來表達,不僅引出“品牌昵稱”這個概念,也讓語言更精煉形象,富有潮流時尚感,作為文章開頭,更能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而改動后的句子則顯得直白單調。
(2)第一次提及“可口可樂”,是想表達時髦的品牌昵稱比優雅的品牌名稱更深入人心;第二次想表達反對品牌昵稱的做法不可取,也不可能成功。
(3)示例:用完它之后皮膚白皙水嫩,宛如一塊“豆腐”的質感。
(4)①品牌昵稱更具魔力,更時髦;②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參與度,增強品牌傳播的積極影響;③引起消費者的共鳴,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讓品牌更具記憶點與親和力。
(2)第一次提及“可口可樂”,是想表達時髦的品牌昵稱比優雅的品牌名稱更深入人心;第二次想表達反對品牌昵稱的做法不可取,也不可能成功。
(3)示例:用完它之后皮膚白皙水嫩,宛如一塊“豆腐”的質感。
(4)①品牌昵稱更具魔力,更時髦;②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參與度,增強品牌傳播的積極影響;③引起消費者的共鳴,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讓品牌更具記憶點與親和力。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2 8:0:10組卷:5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閱讀的三重境界》,完成問題。
閱讀的三重境界 ①人生天地間,總要與外界發生聯系。而閱讀,則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②閱讀分為若干種,絕大多數人的閱讀屬于第一重境界——消遣性閱讀。這種閱讀的目的就是打發時間,說得高雅點,是讓時間不至于白白流逝。瀏覽網頁,翻翻報紙,看看電視,了解一些熱點新聞,搜集幾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異事,瞅瞅又有幾個老虎被調查……邊看邊樂,然后與志同道合者大擺龍門,是很愜意很得意的事。
③市井閑人們的閱讀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閱讀有相當的比重也可歸入此類,我們青年學子,有時也愿意做這些消遣性的閱讀。為的是放松放松,調劑一下有些枯燥的學習生活。我覺得,“消遣”是個中性詞,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歸入褒義,畢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這總比無所事事、無事生非要好得多得多。但在消遣閱讀與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現了很多遮蔽我們雙眼的“垃圾”。如果把時間花在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上,那簡直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
④閱讀的第二重境界,我稱之為充電式閱讀。這種閱讀有明顯的現實“功利性”,頗有現學現賣、臨時抱佛腳的意味。以我為例,該交綜合性研究作業了,我才上網搜索相關的材料,包括成本的書、雜志,相關論文,然后挑燈夜戰,快速掃描,從中篩選自己用得著的礦石,冶煉、提純,最終形成自己的產品。這樣的閱讀,效率高,印象深,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腦里面的東西感覺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品位。雖說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其效果卻是長久的,這樣的閱讀,其實就是我們成長的臺階。
⑤我們青年學子們,其閱讀大都含有某種“功利性”。這不是壞事。關鍵是要將這些信息合理轉化,切忌生搬硬套,機械照搬。否則的話,這種閱讀就成了鴉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⑥閱讀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閱讀,或者叫心靈性閱讀。笛卡爾說:“讀杰出的書籍,有如和過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長談。”這樣的閱讀完全是個人的興趣所在,閱讀的過程,已是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的過程。據說,這樣的人,看經典的影視作品,會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與劇中人的命運相喜悲;看喜歡的文學名著,常常會如五柳先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⑦因為閱讀,狹窄的心靈會逐漸變大,變得豐富多彩,以致變成一個心靈宇宙。對于我們青年學子來說,認真地讀一本書,就會情不自禁地進入到一種環境之中;情感隨著書中情節的變化而起伏,思想沿著作者的思路向前發展。但我要說,在大量閱讀的同時,還要伴隨著不斷地思考,靜觀默想,分析對比,理清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否則會淪為“歷史書櫥”,“文化奴仆”。
⑧魯迅說過,要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盧梭則強調,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讀什么書和怎樣讀的問題,明乎此,力行之,便會臻于大境界。
(1)作者認為讀書應具有哪三重境界?
(2)第③段加點的“垃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在作者看來,我們青年學子讀書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發布:2024/10/2 5:0:2組卷:3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各題。
①“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生蒂固。事實上,若是某種數學問題的話,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麻煩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種數學問題那樣。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的。由于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現在往往不靈了。正因為如此,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因此,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②然而,尋求第二種答案,或是解決問題的其他路徑和新方法有賴于創造性思維。那么,創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須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這樣回答的:“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從古代史到現代技術,從數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六分鐘以后,也可能出現在六個月以后,六年以后。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
④對此我完全贊同。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說,光憑知識就能擁有創造性。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⑤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約翰?古登貝爾克。他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造機組合起來開發出一種新產品。因為葡萄壓榨機用來從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積上均等加工。而硬幣打造機的功能則是在金幣之類的小面積上打出印花來。有一天,古登貝爾克開玩笑地自言自語道:“是不是可以在幾個硬幣打造機上加上葡萄壓榨機的壓力,使之在紙上打印出印花來呢?”由此發明了印刷機和排版術。
⑥另一個例子是羅蘭?布歇內爾。1971年的一天,布歇內爾邊看電視邊這么想:“光看太沒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看它發生什么反映。”此后不久,他就發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
(1)作者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么呢?
(2)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要要素?請分條概括。
(3)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⑤、⑥兩段的內容。并分析其作用
(4)如果把第②段劃線句子改成“創造性思維有如下必須要素”好不好,為什么?發布:2024/10/6 17:0:2組卷:25引用:2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有趣的人不茍且孟祥夫 ①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對,是一個人身上閃閃發光的品質,是平淡生活里的“調味劑”。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②那么,何為有趣?古今中外,尚無定論,只能見仁見智。在文人墨客筆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大凡讓人心生快意、心曠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對生活抱有大愛。即便身處逆境,他們也能過得興致盎然。蘇軾被貶官黃州時,他把“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并撰文《豬肉頌》,講述燒制心得。另外還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餅”,都轟動一時,流傳甚廣。生活拮據,蘇軾辟地耕種,以此為樂,寫出《東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詩,怡然自得之情,躍然紙上。
④_______。因為萬般好奇,凡事都想探個究竟、弄個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難以發現的趣和樂。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自己童稚時觀蟲斗、鞭蝦蟆的樂事,文字盎然有趣,若非有趣之人,肯定寫不出來。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魯迅先生不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本人也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給魯迅捎來一些柿霜糖,“吃起來又涼又細膩”,有藥用效果。他本想留著以后吃,誰料,“夜間,我忽而又以為嘴角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現在趁新鮮吃一點。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⑥有趣的人,不僅自己收獲快樂,也是別人的“開心果”。而人一旦無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讓人避之不及。現在,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平日以“斗圖”為樂,從各類小游戲、小程序中尋求快意,而一旦合上電腦、鎖住手機,往往雙眼發脹,大腦茫然,趣味盡失。這樣的趣,終非真趣。
⑦梁啟超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我以為凡人必須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來何用?”所以,不如行動起來,從明天起,做一個有趣的人。
《人民日報》(2018 年01月30日18版,有修改)(1)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對,是一個人身上閃閃發光的品質,是平淡生活里的“調味劑”。
(2)由于編輯失誤,第四段第一句話不小心被刪除了,請你試著恢復這一句話。
(3)下面這段文字可以作為本文論據,你建議放在第幾段?并闡述你的理由。
有一次,蘇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無其事的站起來。目睹整個經過的旁人問他:“你挨打,為什么不還手?”蘇格拉底微笑地回答:“當一只發野性的驢踢你時,你會還它一腳嗎?”
放在第
(4)讀了本文后,你們班內同學對“吳敬梓是不是一個有趣的人”各執己見,你覺得呢?請結合這篇文章以及你對吳敬梓的了解,談談你自己的看法。發布:2024/10/9 13:0:2組卷:7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