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術彰顯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1)戰國《韓非子?內儲說上》提到,早期采金技術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單質單質(填“單質”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北宋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中記載了“濕法煉銅”的方法:“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即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則可得到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uSO4+Fe=Cu+FeSO4CuSO4+Fe=Cu+FeSO4,該反應屬于 置換置換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介紹了鋅的冶煉方法:將爐甘石(ZnCO3)和煤炭餅裝入煉鋅罐,泥封后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制得鋅后“冷定毀罐取出”。以下是模擬該過程的流程圖。

資料卡片:①碳酸鋅高溫分解的反應原理與碳酸鈣相似; ②鋅的熔點419℃,沸點907℃。 |
物理
物理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將爐甘石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②反應區內碳酸鋅高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ZnCO3 ZnO+CO2↑
高溫
ZnCO3 ZnO+CO2↑
。高溫
③冷凝區中將氣態鋅轉化成液態鋅,理論上該區應控制的溫度是
419℃~907℃之間
419℃~907℃之間
。【答案】單質;CuSO4+Fe=Cu+FeSO4;置換;物理;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ZnCO3 ZnO+CO2↑;419℃~907℃之間
高溫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8 8:51:19組卷:152引用:1難度:0.9
相似題
-
1.生物浸出技術在金屬冶煉中應用廣泛.嗜熱細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氣存在等條件下,能氧化黃銅礦(主要成分CuFeS2)產生硫酸鹽,進而生產銅和硫酸亞鐵,主要流程如圖(“…”表示省略的部分流程):
有以下說法:(1)分離出礦渣的操作是過濾;(2)試劑b只能是鐵粉;(3)反應②是復分解反應;(4)試劑a是稀硫酸;(5)鐵元素在整個流程中都以Fe2+存在.
其中錯誤的是( )A.(1)(2) B.(2)(3) C.(4)(5) D.(2)(5) 發布:2024/12/19 8:0:1組卷:181引用:2難度:0.7 -
2.鈦合金有良好的耐熱強度、低溫韌性。生產金屬鈦的步驟主要有:
①在高溫下,向金紅石(含TiO2)與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氣,得到TiCl4和一種可燃性氣體;
②在稀有氣體環境和加熱條件下,用Mg與TiCl4反應得到Ti和MgCl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中的反應為TiO2+2C+2C12 TiCl4+2CO高溫B.反應②中稀有氣體的作用是防止Mg與空氣反應 C.可用反應①產生的氣體冶煉金屬 D.反應①、②中的鈦元素化合價未發生改變 發布:2024/12/25 11:30:2組卷:389引用:4難度:0.8 -
3.高鐵列車車體使用了含鎳不銹鋼,火法煉鎳的原理是2X+C
2Ni+CO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高溫A.反應后Ni的化合價降低了 B.不銹鋼是鐵的一種合金 C.X的化學式是NiO 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發布:2024/12/25 15:0:2組卷:7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