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BB
A.無論魏晉 |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
B.芳草鮮美 | 鮮美:氣味芬芳 |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
D.阡陌交通 | 交通:交錯相通 |
D
D
A.乃不知有漢 |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何陋之有 |
C.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 其人視端容寂 |
D.后遂無問津者 | 似與游者相樂 |
B
B
A.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東晉文學家,《桃花源記》是他的代表作。
B.《桃花源記》借武陵漁人行蹤,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表現了作者對桃花源內人不聞外事、幽閉生活的同情。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是為桃花源外頻繁因改朝換代而產生的戰爭浩劫以及苛捐雜稅無休、貪官酷吏橫行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無限災難而慨嘆悲悅。
D.文章最后兩段中漁人找不到做好的標記和南陽劉子驥尋源未果病終的故事,更給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答案】B;D;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2/16 8:0:1組卷:2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