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小學校長
          金克木
                本縣第一小學請我的哥哥去當教員,教英文、算術、音樂、體育,于是他不在家中教我念古書,帶了我去上小學。
                學校門口除了校名牌子以外還有個橫匾,上寫三個大字,從右到左,“八蠟廟”,據說是一位書法家寫的。進門又是一道匾,上寫兩個大字,右“勤”左“儉”。這是校訓,大概是校長寫的。入學,貓進校長室。我一抬頭,看見一對好威風的大眼睛閃閃發光,連忙低下頭。聽到哥哥略略介紹我幾句,隨即是校長說話:“論國文程度可以上四年級,算術只能上一年級。好吧,上二年級,晚上補習一年級算術,一兩個星期跟上班。”當晚哥哥便教我阿拉伯數字和加減乘除及等號。
                開學第一天校長對全體教員和學生講話,講“校訓”。他說:“勤就是不懶惰,應該做的事情馬上就做,儉就是不浪費,不毀壞有用的東西。要從小養成習慣,長大再學就來不及了。中國大人有貪圖省事和糟蹋東西的壞習慣,所以受外國人欺負,被外國人看不起。一定要從小學生改起,革除壞習慣。教員也要這樣。我是校長,是第一名,我如有不勤不儉的事,新上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也可以當面對我講出來。只要講得對,我一定改?!蔽仪宄匆娝耐赖难劬ο蛉w人員一掃。
                不久,縣教育局將第一小學命名為模范小學,校長又召集全體人員講話。這可不是慶祝會,縣教育局來人宣布后,校長一個人講話,說:“不是我們要給人家當模范,是人家要我們做模范。我們全校的人,從我校長起,挑上了一副重擔子。從此每訴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模范’二字,要當作饃饃稀飯一樣天天離不開。講錯話,做錯事,知道了就要改。不改就配不上‘模范’二字?!?br />      那時,“修身”課改為“公民”課,各年級都有,都是校長教,一星期上一次,沒有課本,各年級講的也不一樣。他有一段話我至今還記得。
          “我們都學唱《國恥紀念歌》。什么是國恥?就是日本遇我們承認‘二十一條’,要我們亡國。為什么日本敢逼迫我們,侮辱我們?因為日本比中國強。日本地比中國小,人比中國少,為什么能比中國強?因為日本的小學生比中國的小學生強。在日本看見到處都是小學。小孩子個個上學,不上學就罰家長。小學生的一切費用都是政府管的。誰傷損了小學老師和學生就是犯法,要抓進監獄關起來。那時中國還沒有小學。日本辦小學不到20年,小學生長大了,成了好公民。政府用他們打中國。中國就打不過了,這時才辦小學,已經遲了,還不快辦,多辦,好好辦,照這樣抱下去,10年、20年以后還是沒有好公民,還得挨日本的打,還會亡國。我從日本回來,什么事都不干,就把這所八蠟廟改辦成小學,自己當校長。我要辦一輩子小學。你們從一年級就要不忘國恥,立志當好學生,將來當好公民,要中國人在世界上不受人欺負恥笑,不被人心里瞧不起。中國要比上日本就一定要把小學辦得比上日本小學。一國有沒有希望就是看小學好不好,要看小學生會變成好公民還是壞公民。不論什么國,小學生都是一國的將來;小學生是一國的性命,命根子,我們大人不能讓你們長大了當亡國奴。”這是70年前的話了,說話的人早已化為塵土了。
          文本二
                平常人的語言文字只求其能達,藝術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實--對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的真實。福樓拜致力字句的推敲,他認為只有一個名詞能夠代表他心中的一件事物,只有一個形容詞能夠描寫他心中的一種特色,只有一個動詞能夠表示他心中的一個動作,至于字的聲音,句的長短,都是藝術上不可忽略的問題。譬如長的句子表示溫和弛緩,短的句子代表強硬急迫。在修辭學的范圍內,有許多地方都是寫散文的藝術家所應當注意的。
          散文美妙多端,然而其最高的理想也不過是“簡單”二字而已。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藝術上的毛病,大概全是與這個簡單的理想相反的現象。散文最常犯的毛病無非下面幾種:太多枝節,太煩冗,太生硬,太粗陋。枝節多了,文章的線索便不清楚。讀者要很用力地追尋文章的旨趣,結果是得不到一個單純的印象。太煩冗,則讀者易于生厭,并且在瑣碎處致力太過,主要的意思反倒不能直訴于讀者。太生硬,則無趣味,不能引人入勝。太粗陋,則令人易生反感,令人不堪卒讀,并且也失掉了純潔的精神。散文的藝術之最根本的原則,就是“割愛”。一句有趣的俏皮話,若與題旨無關,只得割愛;一段題外的枝節,與全文不生密切關系,也只得割愛;一個美麗的典故,一個漂亮的字眼,凡是與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愛。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旁征博引多少,亦不在于你有多少典麗的辭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凈凈、直截了當地表現出來。散文的文調應該是活潑的,而不是堆砌的--應該是像一泓流水那樣活潑流動。要避免堆砌的毛病,相當的自然是必須保持的。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文字若能保持相當的自然,同時也必須顯示作者個人的心情,散文要寫得親切,即要寫得自然。
          (摘編自梁實秋《論散文》)(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開學第一天校長對教員和學生的講話,顯示了一個知識分子對中國國民性的深刻認知,塑造了他憂國憂民、率先垂范的形象。
          B.自己辦的學校被命名為模范小學,校長不但沒有絲毫的得意忘形,反而增強了憂患意識,認為師生們身上從此多了一副重擔子。
          C.文本一主要通過四處語言描寫來塑造校長的形象,文中沒有議論、抒情的文字,作者的情感就隱藏在看似平淡的描寫當中。
          D.文本一緊緊圍繞標題“小學校長”組織材料,主要講了小學校長努力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以及他當初為什么要辦小學。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八蠟廟是封建社會祭祀八個農業神祇的場所,將八蠟廟改辦成小學,反映了當時新文化運動反封建、反迷信的社會背景。
          B.從校長關于《國恥紀念歌》的一段話可以看出,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不斷侵略激發了有識之士興辦教育以圖強國的責任感。
          C.文本一中的校長與《藤野先生》中的“我”一樣,都痛感中國人的麻木愚昧,都將自己的人生事業與國家振興聯系在一起。
          D.福樓拜致力字句的推敲,這與賈島“推敲”的故事說明了同一個道理: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家都非常注重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3)文本二說散文“最高的理想也不過是‘簡單’二字而已”,如何理解這里的“簡單”?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4)如果以文本二的觀點評價,你認為文本一是不是一篇好的散文?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B;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月是故鄉明(節選)
            季羨林
                  ①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么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③水,我的故鄉小村倒是大大地有。幾個大葦坑占了小村面積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后,我在坑邊的場院里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后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④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里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么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么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里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⑤我只在故鄉待了六年,以后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有刪改)(1)對第③④段作者回憶幼年時故鄉的趣事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高高的山坡上看月亮。
            B.躺在場院的地上數星星。
            C.柳樹下點篝火、搖樹、捉知了。
            D.坑邊葦子叢里撿鴨蛋。
            (2)第②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是
             
            。
            (3)下列對選文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總領全文,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其語言風格樸質無華。
            B.第③段具體描述了家鄉“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的美麗景色。
            C.第④段夢中見到的兩個月亮分別指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倒影。
            D.第⑤段畫線句運用排比的手法,句式整齊,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
            (4)第⑤段運用了對比手法進行描寫抒情,請舉例并加以分析。

            發布:2025/1/3 9:0:2組卷:8難度:0.5
          • 2.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
            在西域讀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離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這最后一次。他舉杯邀月,卻發現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撲進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禮,溺死不祥,何況是醉酒落水。他的親朋對此諱莫如深。可這實在是最詩人的死法。誰像他這樣認真又天真一生?連死都是一首詩。他那天籟似的詩文,他那橫空出世的才華,萌芽于何方?他與我們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這個漂泊的家庭在地廣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為主體的人民中間,頑強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絕異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個胡兒吧?這僅僅是我的猜想。
                  ③這個漂泊的家族終于孕育了一位偉大的漂泊者。歷史在此與一個偉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光彩的時代,開朗雍容的氣勢在整個封建社會空前絕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達的腳步。歷史的偉大契機在此生成。沒有那個開放的時代,這個飽含異質的天才會被扼殺;沒有這個天才的加入,那個時代也會減卻許多光輝。
                  ⑤異國情調、漂泊情懷其實充滿李白的所有詩文。李白是沒有故鄉的,或者說無處不是故鄉。醉酒的地方就是故鄉。他由碎葉入蜀,由蜀入荊楚入山東,由山東又輻射到大唐各地,沸騰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安住,他永遠行走在漂泊的長路上,飲他的酒,灑他的淚,唱他的歌?!疤斓卣撸f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保ɡ畎住洞阂寡缣依顖@序》)這是詩人眼中的時間和宇宙——天地間只有逆旅和過客。詩人拒絕根的存在。這是徹底的漂泊情懷:把生命看作一場純粹的漂泊,并這樣實踐著,在中國文化史上是沒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實在是中國詩人中的游俠?!拔冶境袢?,鳳歌笑孔丘。”所有讀書人心目中的偶像卻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時也說孔丘幾句好話,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貴了。在他眼里,游俠比皓首窮經的儒生光彩多了。“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意輕千金裘,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保ɡ畎住豆棚L其十》)只有魯仲連這樣的俠客才是可與之同調的朋友。李白自稱“十五好劍術”,傳說中他曾手刃數人。他二十幾歲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維揚(今揚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他與朋友吳指南游楚,吳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撫尸大哭。大約那時洞庭一帶還是很荒涼的,老虎來了,李白堅守不動。老虎走了,他將朋友權且葬下,后又返回舊地,起出朋友骨殖,就著湖水洗凈,背著這骨殖走了很遠的路,為朋友重新選擇了葬地。有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癡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俠了。即使闖進了朝廷,他那強橫的乃至有些無賴的游俠脾氣也是不改的。力士脫靴,貴妃捧墨,御手調羹,他要求權貴尊重他,皇帝也應把他當朋友待才好。他不習慣仰視。他信任自己遠勝過別人對他的信任。這一切足令權貴齒冷,令謙謙君子瞠目結舌。
                  ⑦在喀什、阿勒泰、伊犁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間跋涉,每個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給我有力的震撼。今日,我們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單純與猛烈。昆倉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橫亙中亞細亞的三架豎琴,將咚咚的馬蹄聲傳遞到最遙遠的地方。騎士們賁張的血脈不理會任何荒涼。成吉思汗的馬隊從塔爾馬哈臺從伊犁河從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將浩瀚的里海變成內陸湖。多么兇蠻單純而強烈的節奏??!李白從另一個方向走來了,大地高山冰川駿馬胡姬,化為他精神的馬隊。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溫柔敦厚細膩空靈,大筆橫掃,狂飆突進,給大唐詩壇注入西域騎士的剽悍與純粹,令所有騷人墨客為之一驚。洞庭煙波,赤壁風云,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
                  ⑧游俠李白颯沓而來,他的雙腳和詩筆生動了大唐的山水。
            (選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刪節)(1)作者說李白“連死都是一首詩”是因為 
             

            (2)文章在第⑦段中概括描繪了“昆侖山”“騎士”和“成吉思汗的馬隊”等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

            發布:2025/1/7 1:30:4組卷:2引用:1難度:0.6
          • 3.現代文閱讀理解。
            抽打心中的櫻桃花      ①年少時家中的院子里種了兩棵櫻桃樹。每年春天,櫻桃樹上總會掛滿紅得晶瑩透亮的櫻桃。摘一顆放到嘴里,令人唇齒留香、心曠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櫻桃樹開滿了花,開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櫻桃花間飛舞,饞嘴的我似乎已經聞到了櫻桃那種特有的香甜味,就連在睡夢中,都是滿樹的櫻桃在沖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還躺在床上,就聽到院子里傳來“噼里啪啦”的樹枝搖晃的聲響。我趕快爬起來,沖到院子里。竟看到母親正拿著一根竹竿在櫻桃花間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經抽打完了,櫻桃花像下雨一樣落了一地。她正準備抽打另一棵櫻桃樹呢!
                  ④我趕忙跑過去一把抱住了母親。任憑母親如何解釋,我都緊緊抱住她的雙臂不放手。母親無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也好,到了櫻桃成熟的時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櫻桃花的用意了!”
                  ⑤轉眼間,櫻桃花落了,兩棵櫻桃樹都結滿了青青的櫻桃。尤其是我從母親手中保護下來的那一棵,櫻桃結得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給母親看,她笑了笑,搖了搖頭。
                  ⑥到了櫻桃成熟的季節,那棵經母親抽打的櫻桃樹碩果累累,一顆顆櫻桃仿佛一盞盞掛在樹上的小燈籠。而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上的果實仍然是一片青綠。我堅持不吃已經成熟了的櫻桃,靜候著那片青綠變成點點唇紅。
                  ⑦但結果令我失望,已經成熟的櫻桃被吃光了,我保護的那棵櫻桃樹仍是滿樹青黃,并且樹上的櫻桃開始干癟、變黑、脫落,漸漸的樹干上的綠色也退去,變得干枯,毫無生機。母親告訴一臉失望的我:這棵櫻桃樹由于在春天花開得太多,又未經抽打,所以結的櫻桃也太多。由于水分、營養供應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親用犧牲一棵櫻桃樹的代價告訴了我一個道理:_____。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貪心的,要學會取舍。心中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結果,就像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最終導致你不堪重負、兩手空空;而適當的舍棄,看似是一種失去,但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獲得更加豐厚的給予和回報!
            (1)第②段中,作者為什么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和“我”對櫻桃的憧憬?請從下列選項中選擇恰當的一項
             

            A.為下文母親“抽打”櫻桃花和“我”護花作鋪墊。
            B.因為櫻花太多、太美,表現我對櫻花的喜愛。
            C.為下文表現“我”對櫻花的喜愛作鋪墊。
            D.與下文櫻桃結果少形成對比。
            (2)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給母親看,她笑了笑,搖了搖頭”,這些語言分別描寫當時情境中“我”和母親的什么心理,請選擇恰當的一項
             

            A.“我”:看,我的那一棵櫻桃果實多吧,幸虧我的保護;你的那棵樹果實就少多了,后悔了吧。
            “母親”:畢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櫻桃樹瘋結的后果,過些日子你就會明白了。
            B.“我”:看,我的那一棵櫻桃樹果實多吧,你還要抽打;你那棵抽打過的櫻桃樹,就結果比我的少。
            “母親”:你這此是運氣好,挑到了一棵茂盛的櫻桃樹。
            C.“我”:看,我的這棵樹果實多吧,幸虧我挑到一棵枝繁葉茂的樹。
            “母親”:你這次是運氣好,挑選到的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櫻桃樹,但是不代表你的道理對。
            D.“我”:看,我的這棵樹果實多吧,還是我的選擇正確。
            “母親”:你運氣好,這次挑選到了一棵好樹,但不代表你的道理是對的,我還是認為要抽打櫻桃樹才是正確的。
            (3)聯系上下文,母親用犧牲櫻桃樹的代價告訴“我”什么道理,請選擇恰當的一項
             

            A.只有通過適當的舍棄和磨礪,人生才會擁有更多有用的東西,人才能走向睿智與成熟。
            B.“不打不成材”,要想孩子成材必須用棍棒教育。
            C.人生如果選擇太多,最終什么都做不好。
            D.要想吃好吃的櫻桃,就要聽媽媽的話。
            (4)根據全文內容,標題“抽打心中的櫻桃花”的作用是什么?請選擇恰當的一項
             

            A.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節,形象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B.“抽打”才能成材,告訴孩子,你想成材,就要忍受“我”的“抽打”。
            C.抽打櫻桃花,“我”很傷心,猶如抽打我一樣。
            D.抽打櫻桃花,“我”很難過,因為我最喜歡吃櫻桃的。

            發布:2025/1/3 9:0:2組卷:6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