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回憶老師陳寅恪
季羨林 ①要論我同寅恪先生的關系,應該從六十五年前的清華大學算起。
②我于1930年考入國立清華大學,入西洋文學系。西洋文學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學計劃,必修課規定得有條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給選修課留下的時間是很富裕的。除了選修課以外,還可以旁聽或者偷聽。教師不以為忤,學生各得其樂。我曾旁聽過朱自清、俞平伯、鄭振鐸等先生的課,都安然無恙,而且因此同鄭振鐸先生建立了終生的友誼。
③但也并不是一切都一帆風順。我同一群學生去旁聽冰心先生的課。她當時極年輕,而名滿天下。我們是慕名而去的。冰心先生滿臉莊嚴,不茍言笑。看到課堂上擠滿了這樣多學生,知道其中有“詐”,于是威儀儼然地下了“逐客令”:“凡非選修此課者,下一堂不許再來!”我們悚然而聽,憬然而退,從此不敢再進她講課的教室。四十多年以后,我同冰心重逢,她已經變成了一個慈祥和藹的老人,由怒目金剛一變而為慈眉菩薩。我向她談起她當年“逐客”的事情,她已經完全忘記,我們相視而笑,有會于心。
④就在這個時候,我旁聽了寅恪先生的“佛經翻譯文學”。參考書用的是《六祖壇經》,我曾到城里一個大廟里去買過此書。寅恪先生講課,同他寫文章一樣,先把必要的材料寫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據材料進行解釋、考證、分析、綜合,對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別注意。他的分析細入毫發,如剝蕉葉,愈剝愈細愈剝愈深,然而一本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斷,不夸大,不歪曲,不斷章取義。他仿佛引導我們走在山陰道上,盤旋曲折,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最終豁然開朗,把我們引上陽關大道。讀他的文章,聽他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無法比擬的享受。在中外眾多學者中,能給我這種享受的,國外只有海因里希?呂德斯,在國內只有陳老師一人。
⑤有時候,在校內林蔭道上,在攘來熙往的學生之流中,會見到陳老師去上課。身著長袍,樸素無華,肘下夾著一個布包,里面裝滿了講課時用的書籍和資料。不認識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廠某一個書店的到清華來送書的老板,絕不會知道,他就是名揚海內外的大學者。他同當時清華留洋歸來的大多數西裝革履、發光鑒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這一方面,他也給我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印象,令我受益無窮。
⑥離開了水木清華,我同寅恪先生有一個長期的別離。我在濟南教了一年國文,就到了德國哥廷根大學。到了這里,我才開始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在我一生治學的道路上,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我從此告別了歌德和莎士比亞,同釋迦牟尼和彌勒佛打起交道來。不用說,這個轉變來自寅恪先生的影響。真是無巧不成書,我的德國老師瓦爾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學是同學,同為呂德斯教授的學生。這樣一來,我的中德兩位老師同出一個老師的門下。真可謂中德學壇上的佳話!
⑦1945年,我同先生在長時間的分離后,在書信上取得了聯系。我向他匯報我十年來學習的情況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先生回信說想介紹我到北大任教。一九四六年春天,回國后,我曾謁見先生于俞大維官邸中,先生特別囑咐我帶上我用德文寫的論文去拜見北大代校長傅斯年先生。可見先生對我愛護之深以及用心之細。
⑧還有一件事,也給我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回憶。在解放前夕,政府經濟實已完全崩潰。學術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著名的史學家鄭天挺先生稱為“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先生連買煤取暖的錢都沒有。我把這情況告訴了已經回國的北大校長胡適之先生。適之先生想贈寅恪先生一筆數目頗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決定用賣掉藏書的辦法來取得適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適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車,讓我到清華陳先生家裝了一車關于佛教和中亞古代語言的極為珍貴的西文書。陳先生只收了兩千美元。這個數目在當時雖不算少,然而同書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的。在這一批書中,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詞典》的市價就遠遠超過這個數目了。
(有刪改)(1)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回憶的“我”與陳寅恪先生交往中的幾件事。
(2)本文標題為《回憶老師陳寅恪》,作者卻在第③段用了大量筆墨去寫旁聽冰心先生一堂課的情形。寫這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3)請根據選文內容概括陳寅恪先生的形象,并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1)①旁聽寅恪先生的“佛經翻譯文學”,得到享受;
②受寅恪先生的影響,到德國留學后開始研究佛學;
③回國后,先生介紹“我”到北大任教;
④先生生活困窘,卻不接受適我之先生的贈款,用賣掉藏書的辦法來取得適之先生的美元。
(2)寫旁聽冰心先生一堂課的情形是為了給下文描寫旁聽陳寅恪先生上課的情形作鋪墊;用一次“不太順利”的旁聽經歷來反襯陳寅恪先生的課給作者的“如沐春風”之感和“無法比擬的享受”;突出陳寅恪先生“講課、寫文章、為人統一”的特點。
(3)①知識淵博,治學態度嚴謹。從第⑤段“夾著一個布包,里面裝滿了講課時用的書籍和資料”和第④段“寅恪先生講課,同他寫文章一樣……不斷章取義”可以看出其知識淵博,治學嚴謹;
②授課藝術精湛。從第④段“他的分析細入毫發……把我們引上陽關大道”可以看出;
③對后輩真誠細心的提攜愛護。從他介紹“我”到北大任教,“囑咐我帶上我用德文寫的論文去拜見北大代校長傅斯年先生”可以看出;
④不白白接受別人的贈予。從用賣掉藏書的辦法來取得適之先生的美元可以看出;
樸實無華。從第⑤段“身著長袍,樸素無華,肘下夾著一個布包,里面裝滿了講課時用的書籍和資料”“同當時清華留洋歸來的大多數西裝革履、發光鑒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可以看出。
②受寅恪先生的影響,到德國留學后開始研究佛學;
③回國后,先生介紹“我”到北大任教;
④先生生活困窘,卻不接受適我之先生的贈款,用賣掉藏書的辦法來取得適之先生的美元。
(2)寫旁聽冰心先生一堂課的情形是為了給下文描寫旁聽陳寅恪先生上課的情形作鋪墊;用一次“不太順利”的旁聽經歷來反襯陳寅恪先生的課給作者的“如沐春風”之感和“無法比擬的享受”;突出陳寅恪先生“講課、寫文章、為人統一”的特點。
(3)①知識淵博,治學態度嚴謹。從第⑤段“夾著一個布包,里面裝滿了講課時用的書籍和資料”和第④段“寅恪先生講課,同他寫文章一樣……不斷章取義”可以看出其知識淵博,治學嚴謹;
②授課藝術精湛。從第④段“他的分析細入毫發……把我們引上陽關大道”可以看出;
③對后輩真誠細心的提攜愛護。從他介紹“我”到北大任教,“囑咐我帶上我用德文寫的論文去拜見北大代校長傅斯年先生”可以看出;
④不白白接受別人的贈予。從用賣掉藏書的辦法來取得適之先生的美元可以看出;
樸實無華。從第⑤段“身著長袍,樸素無華,肘下夾著一個布包,里面裝滿了講課時用的書籍和資料”“同當時清華留洋歸來的大多數西裝革履、發光鑒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可以看出。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臘八粥》)本文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表現了“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發布:2025/3/13 3:30:1組卷:26引用:3難度:0.0 -
2.課外閱讀。
渴望 曉萌今年過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街上的孩子們好多人都有。男孩子們湊到一塊兒會比賽,滑得最快最溜的那個,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曉萌就開始為自己的禮物作謀劃。他給爸爸詳盡描繪了一個人蹬上滑板車之后的愉快感覺。然后,他在作業本的反面盡可能準確地畫出一輛滑板車的圖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張價格調查表,上面開列著每個商場出售的滑板車的不同品牌、不同質地以及不同價格的清單。爸爸聽完后,只是說一句:上學吧。曉萌愣了半天,也沒想明白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沒見到爸爸的任何動靜。為保險起見,他把那張滑板車價格調查表拿出來,用黑筆描得粗粗的,先擱在爸爸的枕頭邊,又用醬菜瓶壓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曉萌心里想,爸爸肯定會看見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曉萌徹底傷心了,因為爸爸什么也沒有買。曉萌在家里垂著頭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書包,出門上學去了。
(1)曉萌今年過生日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曉萌為自己的禮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謀劃?想一想,在文中用“ ”畫出來
(3)第3段中畫橫線放、擱、壓、粘三個動詞表現了曉萌
(4)《渴望》想告訴讀者的是什么?說說你的理解。發布:2025/3/13 4:0:1組卷:6引用:1難度:0.0 -
3.課內閱讀。
……總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兒還同時想起染缸里的臟水。
“棗子同赤豆擱多了。”媽媽解釋的結果,是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雖說是棗子同飯豆擱得多了一點兒,但大家都承認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寶粥的顏色是
(2)媽媽做的八寶粥好吃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用“ ”畫出來。
(3)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詳寫的是發布:2025/3/13 3:30:1組卷:7引用:1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