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文明網,健康交往】
          材料一:現如今,很多學生課余生活被電腦、電視、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填滿,不論是走著、坐著,還是躺著,都能電子產品不離手,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宅孩”“小屏奴”“熊貓眼”。調查顯示,有26.8%的學生認為上網使自己變得不想出門了。
          與此同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一系列針對青少年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半數以上的青少年經常在網上交流的好友是現實生活中原本就認識的;71.2%的青少年與網上認識的新朋友僅僅是保持網絡聯系,同時有32.6%的青少年認為網絡使他們與現實中的朋友增強了交往。
          (1)結合材料一,說說為什么網絡交往“讓我們體會期望和失望”?
          材料二:《青少年網絡安全與新媒介素養》調查報告顯示:57.8%的中學生使用微信溝通,微信成為中學生最主要的聊天工具,但調查同時顯示有1/4的中學生選擇在微信中屏蔽老師(屏蔽后,老師不能在其朋友圈里看到學生的動態更新)。針對此類現象,某班開展了題為“朋友圈該不該屏蔽老師”的辯論。
          正方朋友圈應該屏蔽老師。
          反方朋友圈不應該屏蔽老師。
          (2)你支持哪一方的觀點?請結合本學期所學相關知識,寫出辯詞。

          【答案】(1)材料一中的現象表明,沉迷網絡交往會使我們體會失望,因為:①身心健康和成長受到影響,也影響學習;②降低了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等,關閉了與他人溝通的心靈之門。材料一中的調查數據則表明網絡交往會讓我們體會到期望:網絡同時拓展了我們的交往圈,只要合理利用網絡,網絡能為青少年搭建交往的平臺。
          (2)支持正方,應該屏蔽老師,理由如下:①朋友圈應該屏蔽老師,朋友圈里是與自己話題相符的圈子,與老師交往應選擇另外的方式,如打電話;②有時在朋友圈發些娛樂性,或前衛的東西會被老師擴大化甚至誤解,會增添他們的憂慮;③朋友圈的消息魚龍混雜,我們更希望與老師的關系能保持純潔、溫馨,屏蔽朋友圈不代表拒絕溝通,我們可以用打電話或直接面談與他們溝通,能更好的維護師生關系。所以朋友圈應該屏蔽老師。
          或:支持反方,不應該屏蔽老師,理由如下:①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師生之間人格平等、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②朋友圈里有老師的參與有利于老師對我們的了解;③有利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9/21 1:0:8組卷:8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互聯網超越時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連在一起,開辟了人際交往的新通道讓我們有更多機會結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體現了網上交往具有的特點是(  )

            發布:2024/12/20 19:30:2組卷:47引用:6難度:0.7
          • 2.比爾?蓋茨曾說過:“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對方是一條坐在電腦前會敲擊鍵盤的一條狗,這說明( ?。?/h2>

            發布:2024/12/18 6:0:2組卷:203難度:0.5
          • 3.“碼字語音隨便侃,斷網身份無人曉。”這充分說明網絡上的人際交往具有( ?。?/h2>

            發布:2024/12/20 9:0:2組卷:179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