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為洱海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洱海流域面積約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萬。該地農業生產涵蓋種植、養殖和水產捕撈等,工業生產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業發展迅速。
(1)說明洱海流域特征對水體污染的影響。
居民老何從小在洱海邊長大,他的就業與生活經歷見證了洱海環境的變化。起初,他以打魚為生。1996年,洱海藍藻暴發,當地漁政部門取締了機動漁船,老何改行從事水產養殖。2003年,藍藻再次暴發,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開起了客棧。近幾年,他響應保護洱海生態環境的號召,拆掉了被劃入“紅線”范圍內的客房。
(2)概述老何經歷的三次改變所對應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2018年,在洱海湖濱地帶實施生態修復與濕地工程,建設“洱海生態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參觀體驗,當地村民受聘負責生態廊道的管理和維護。
(3)闡述洱海生態廊道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答案】(1)流域較封閉,河流數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點多,生產部門多,生產和生活污水匯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2)第一次:減少了汽柴油污染。
第二次:減少了魚塘養殖等農業生產污染。
第三次:減少了旅游活動污染。
(3)生態效益:凈化水質,涵養水源。
經濟效益:發展旅游觀光業,帶動相關產業。
社會效益: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環保意識,增加休閑空間。
(2)第一次:減少了汽柴油污染。
第二次:減少了魚塘養殖等農業生產污染。
第三次:減少了旅游活動污染。
(3)生態效益:凈化水質,涵養水源。
經濟效益:發展旅游觀光業,帶動相關產業。
社會效益: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環保意識,增加休閑空間。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0/27 22:0:2組卷:84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博斯騰湖及周邊地區簡圖。
材料二:博斯騰湖位于天山以南,是中國內流水系中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積一度超過1200多平方公里,湖水透明度達2.2米左右,湖區7月平均氣溫為26℃,1月平均氣溫為-10℃,20世紀50年代,博斯騰湖魚類較少,60年代從長江流域與新疆阿勒泰地區引進大量魚苗后,現已成為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
材料三:水體中營養物質含量影響浮游生物量,制約魚類資源的數量。該湖西北蘆葦(水生植物)高大茂密,落葉進入湖中。沙漠與湖泊南岸相連,并延伸到水下。每年博斯騰湖冬捕活動從1月中旬持續到春節前后。一支冬捕隊在湖泊南部捕撈收獲甚微,而在湖泊西北部收獲頗豐。
材料四:由于連年注入湖區的水量不斷減少,湖周圍濕地大量消亡,博斯騰湖逐漸由淡水湖演變成微咸湖,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新疆大頭魚在內的6種魚類已在博斯騰湖絕跡。
(1)分析博斯騰湖能成為新疆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冬捕隊在博斯騰湖西北捕撈量大,而在南部捕撈量極少的原因。
(3)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分析博斯騰湖萎縮對周邊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發布:2024/12/14 13:30:1組卷:13難度:0.5 -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3月,美國密西西比河遭遇罕見的冬季洪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不少站點都出現中度到重度的洪水災情,成為歷史上的第三大洪峰。受河流上游洪水影響,圖中分洪閘被啟用,有意將干流洪水引入圖中分洪區,保護下游城市的安全。同時,為了防洪,所在國在沿海地區修建了大量運河、在河流干流上修筑了防洪堤壩及在河流入海河道修建了河口導沙堤。如圖為世界某河口三角洲水系分布圖。
(1)根據材料簡述分洪區建設的主要條件。
(2)圖中分洪閘選擇在河流的凹岸的頂端,說明其主要作用。
(3)說明圖示三角洲向海洋延伸較廣的原因。發布:2024/12/11 22:0:2組卷:5難度:0.3 -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月,某熱帶生物愛好者小前往納板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區域內中低山、河流相間分布連續幾天的雷雨后,天剛放晴,走在枝繁葉茂的雨林中,倒伏的腐木上常可以發現大型真菌,它們的春天”到來了…等太陽落入遠方層疊的山巒下時,納板河河谷升起一股霧氣,彌浸在山林間。
(1)推測該熱帶生物愛好者去納板河的可能月份,并說明大型真菌“春天到來的原因。
(2)說明納板河河谷霧氣的形成過程,并分析其對局地小氣候的影響。
(3)納板河流域分布著約400多種大型真菌,被譽為“大型真菌王國”,分析納板河流域大型真菌豐富的原因,
(4)從以下兩小問中任意選擇一問作答。
①隨著橡膠林的大面積種植,納板河流域生態系統受到極大影響.你是否贊同在該區域發展橡膠種并說明理由。
②納板河流域是唯一一個沒有把當地居民搬遷出來,按“人與生物圈”理念設計的自然保護區.試分析該保護區的生態意義。發布:2024/12/31 15:0:1組卷:3引用:2難度:0.6
相關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