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碳循環主要途徑模式圖”和資料,回答下列小題。
碳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組成煤、石油、天然氣的主要元素之一。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巖石圈之間遷移、轉化所構成的循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將碳匯定義為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將碳源定義為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如圖為碳循環主要途徑模式圖。

(1)指出碳循環過程中主要的碳源和碳匯。
(2)簡述全球變暖對沿海地區可能帶來的危害。
(3)為抑制全球變暖的趨勢,請你從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角度獻計獻策。
【答案】(1)碳源:煤、石油、天然氣燃燒;動植物呼吸;海洋生物呼吸;碳匯:光合作用;海洋浮游生物光合作用;降水中和。
(2)部分沿海地區被淹沒;地下水位升高,導致土壤鹽漬化,影響農業生產;港口設備和海岸建筑物被損壞,影響航運;影響沿海漁業。
(3)發展并推廣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使用新能源;積極發展高效、潔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術,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
(2)部分沿海地區被淹沒;地下水位升高,導致土壤鹽漬化,影響農業生產;港口設備和海岸建筑物被損壞,影響航運;影響沿海漁業。
(3)發展并推廣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使用新能源;積極發展高效、潔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術,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12 8:0:9組卷:3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北極地區包括北極冰原、苔原帶和外側的泰加林帶。全球變暖在泰加林帶有明顯的放大效應,增溫速率是其他地區的2倍。近年來,北極泰加林帶山火、地火等野火頻發。完成33~34題。
全球變暖在泰加林帶有明顯的放大效應,原因不包括( )A.野火頻發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 B.泰加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 C.凍土消融,地下封存的甲烷釋放 D.地面對太陽輻射吸收作用增強 發布:2024/12/31 15:0:1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據報道,隨著地球高山上的溫度變得越來越高,植物種群踏上了漫長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轉移10米。據此完成9~10題。
為抑制類似現象的發生,人類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切實有效的措施有( )
①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覆蓋率
②推廣節能燈具,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開發核能、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④關停高耗能產業,禁止礦物能源消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發布:2025/1/25 8:0:2組卷:1引用:0難度:0.5 -
3.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溫室氣體,將二氧化碳封存海底是為緩解全球變暖進行的一種新嘗試。據研究,當把液態二氧化碳注入深度為200-500米的深海時,二氧化碳將全部溶解在海水中。據此完成下題。
二氧化碳大量溶解在海水中,可能引發 ( )A.海水酸化 B.珊瑚礁大量繁殖 C.風暴潮 D.赤潮現象 發布:2024/12/31 7:30:2組卷:2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