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快”“慢”結合譜新章,共奏幸福主旋律。?
          【“快”起來的速度】
          一代代鐵路人傳承紅色基因,攻堅克難、拼搏奮斗,實現了中國鐵路從追趕到領跑,再到站在世界前列的華麗轉變。
          1997年,京廣、京滬、京哈三大干線全面提速。以沈陽、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為中心,開行了最高時速達140公里、平均旅行時速90公里的列車。? 2004年,國務院提出“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鐵路機車車輛裝備現代化總體要求。? 2014年,高鐵列車最核心部件實現了百分之百的“中國創造”,標志著中國高鐵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 2023年,中國鐵路全面實施新列車運行圖,全國列車運行速度進一步提升,其中有不少高鐵線路的最高時速達到了200公里以上。?
          ?
          2008年,教育部與科技部聯手,我國第一條自主研發的高速列車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行,試驗中創出394.3公里/小時的速度。? 2017年,中國高鐵再添新成員“復興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
          ?(1)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解讀中國鐵路“快”起來的密碼。
          【“慢”出來的溫度】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不僅需要“快”起來的高鐵動車,也要有悠悠穿行山水之間的“慢火車”。“慢火車”多經中西部偏遠地區,把“求學車”“致富車”“就醫車”“便民車”等多種功能角色融為一體,滿載著莘莘學子的求知夢,務工人員的致富夢,病患者的健康夢,駛向夢想成真的彼岸。
          (2)結合材料,談談中國鐵路為什么既要“快”起來的速度,又要“慢”出來的溫度。

          【答案】(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工作者的艱苦奮斗。
          (2)①快:高鐵跑出“中國速度”,展示了我國科技創新成就,有利于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人們的出行變得便捷、舒適,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②慢:保留慢火車,方便山區人民群眾外出工作、求學、做生意,拓寬致富門路,有利于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有利于讓更多人民群眾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走向共同富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0/11 0:0:2組卷:21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重要戰略領域凝聚和培養一批建制化的科技創新力量。這說明了( ?。?/h2>

            發布:2024/12/27 22:30:1組卷:3引用:3難度:0.8
          • 2.【方式創新健康發展】
            材料一:創新是推動發展的引擎,對經濟發展起“乘數效應”。如“神州”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潛海、C919大飛機研制成功、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等科技創新;電商平臺、共享經濟等模式創新,都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材料二:近年來,美國打壓中國的全球通訊行業巨頭--華為公司,禁止美國各大科技公司向華為供應芯片,切斷華為更新最新操作系統的通道。然而華為并沒有選擇坐以待斃,憑借自己強勁的科技實力,使其5G網絡通信技術傲立于世界巔峰,并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海思麒麟芯片和鴻蒙操作系統。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為什么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我們中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答兩點即可)

            發布:2024/12/27 22:0:1組卷:15引用:3難度:0.5
          • 3.《中國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進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實現這一目標需的有效措施有( ?。?br />①企業加強科學管理,強化質量和品牌意識
            ②國家依賴國外技術人才,健全技術創新體系
            ③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
            ④國家淘汰傳統制造業,大力發展新興制造業

            發布:2024/12/27 22:30:1組卷:3引用:6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