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請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研究顯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近一半存留在大氣層,其它被陸地和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與水反應后會形成碳酸。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導致過量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使海洋酸化。人類給海洋的二氧化碳越多,海水酸性越強,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就會相對減弱,這樣的循環會導致海洋生物鏈發生變化。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穩定且沒有毒性,可用作實驗和工業生產的保護氣;通常情況下,它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金屬鎂可以在二氧化碳中劇烈燃燒,產生耀眼白光,生成一種金屬氧化物和一種黑色顆粒,放出大量熱。二氧化碳是農業生產中最好的氣體肥料,還是工業上生產尿素、甲醇、碳酸氫銨和碳酸氫鈉等的要原料。
          垃圾焚燒發電是生活垃圾處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垃圾焚燒會產生煙塵和有害氣體,還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劇海洋酸化;同時垃圾焚燒需要購買輔助燃料,成本較高。我國煙氣處理協同P2G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其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1)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填寫兩條)①
          與水反應后會形成碳酸
          與水反應后會形成碳酸
          ,②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用如圖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可以見到蠟燭熄滅,據此可推測: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一項用途是
          滅火
          滅火
          ,但是一旦鎂粉燃燒,不能用二氧化碳進行熄滅,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Mg+CO2
          點燃
          2MgO+C
          2Mg+CO2
          點燃
          2MgO+C


          (3)使用P2G技術的優點是
          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能夠循環利用,節約資源
          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能夠循環利用,節約資源
          (寫一條即可)。
          (4)“甲烷化裝置”中的化學反應是CO2+4H2
          催化劑
          CH4+2X,其中X是
          H2O
          H2O
          (填化學式)。

          【答案】與水反應后會形成碳酸;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滅火;2Mg+CO2
          點燃
          2MgO+C;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能夠循環利用,節約資源;H2O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62引用:3難度:0.9
          相似題
          • 1.用下列裝置進行O2和CO2的實驗。


            (1)A用于制備O2,藥品X為
             
            (寫化學式)。
            (2)B中木炭燃燒的現象為
             

            (3)C中生成CO2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濕潤紫色石蕊小花先變紅的是
             
            (填“a”或“b”)。

            發布:2024/12/25 13:30:1組卷:7引用:3難度:0.6
          • 2.用如圖實驗驗證CO2的性質。

            (1)B處溶液變渾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處蠟燭自下至上依次熄滅,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3)A處溶液變紅,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結論,理由是
             

            發布:2024/12/25 13:30:1組卷:62引用:2難度:0.7
          • 3.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發布:2024/12/28 12:0:3組卷:26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