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三峽》節選) [乙]
江水又東徑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曰:“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崯,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因名曰人灘也。”
(選自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
(1)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沿溯阻絕 斷斷
②則素湍綠潭 白色的白色的
③良多趣味 實在實在
④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 有的有的
(2)翻譯下面句子。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的快啊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②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有好幾十步遠,都是人臉的形狀有好幾十步遠,都是人臉的形狀。
(3)原文句子填空。
①甲文中第一段描寫三峽夏季的景色,側面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②乙文選段說明的對象是人灘,介紹人灘得名原因的句子是: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崯,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崯,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
(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詩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寫下的《朝發白帝城》。請說說其中后兩句詩與文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描寫對象和寫法相同:同寫三峽、同詠猿鳴,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表達的情感不同:詩句流露出作者重獲自由的喜悅、歡快之情;漁歌則表達了三峽漁民對人生艱辛的悲涼感慨。或語言風格不同:漁歌更口語化、更通俗。描寫對象和寫法相同:同寫三峽、同詠猿鳴,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表達的情感不同:詩句流露出作者重獲自由的喜悅、歡快之情;漁歌則表達了三峽漁民對人生艱辛的悲涼感慨。或語言風格不同:漁歌更口語化、更通俗。
【答案】斷;白色的;實在;有的;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有好幾十步遠,都是人臉的形狀;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崯,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描寫對象和寫法相同:同寫三峽、同詠猿鳴,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表達的情感不同:詩句流露出作者重獲自由的喜悅、歡快之情;漁歌則表達了三峽漁民對人生艱辛的悲涼感慨。或語言風格不同:漁歌更口語化、更通俗。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