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全球氣候變暖主要與碳循環平衡被破壞有關,我國基于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宣布到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愿景。
          (1)如圖是某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式圖。①圖中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生產者的是
          (選填“甲”或“乙”)。
          ②人類可通過優化生態系統管理來有效地增強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請寫出一條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
          增加生態系統成分,使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高
          增加生態系統成分,使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高

          ③化石燃料燃燒會產生大量CO2。為實現碳中和,生態系統生產者固定的量應
          大于
          大于
          生物群落排出的量。(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某純電動公交車(如圖)以速度20米/秒正常勻速行駛時,一次充滿可持續正常行駛216千米,電動公交車受到的平均阻力為6000牛。從充電樁對車載蓄電池充電到電動機工作推動車前進的整個過程中,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為72%。
          ?
          ①該電動公交車正常勻速行駛時電動機輸出機械功率為多少瓦?
          ②若按電價0.72元/kW?h來計算,該純電動公交車從接近沒電到充滿電需要電費多少元?
          (3)我國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室溫下可“呼吸”的Na—CO2充電電池。該電池使用鈉和負載碳納來管的鎳固分別作為電極材料,電池的總反應為:2Na2CO3+C
          充電
          放電
          3CO2+4Na。
          ①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置換
          置換
          反應。
          ②根據該電池的工作原理,
          放電
          放電
          時吸收CO2。(選填“充電”或“放電”)
          ③該電池
          不可以
          不可以
          使用Na2CO3水溶液作為電解液。(選填“可以”或“不可以”)
          ?

          【答案】甲;增加生態系統成分,使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高;大于;置換;放電;不可以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7/18 8:0:9組卷:19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二氧化碳氣體既是溫室效應的元兇,又是一種潛在的碳資源。實驗室里,科學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與環氧丙烷(一種簡單有機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該新型塑料在投入工業生產前,以下不是科學家重點考慮的問題是(  )

            發布:2024/12/18 2:0:2組卷:48引用:2難度:0.5
          • 2.2009年11月,在我國江西南昌舉辦了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大會暨技術博覽會”.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為主要特征,以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較大產出的新經濟發展模式.請問:
            (1)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
             

            (2)科學家正在研究將二氧化碳加氫轉化成甲烷(CH4)、甲醇(CH3OH)、甲酸(CH3COOH)等化工原料,這些化工原料屬于
             
            (填“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經濟”理念的是(填序號)
             

            ①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②大力發展火力發電,滿足社會用電需求;③研制和開發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④優化建筑設計,增強室內自然采光,減少照明用電.
            (4)請你另舉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節能減排”的做法
             

            發布:2024/12/20 0:30:1組卷:6引用:1難度:0.5
          • 3.如圖為海水吸收CO2并進行碳循環的原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發布:2024/12/2 15:0:1組卷:3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