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治國方略】“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全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全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報告摘錄】“無不平之法、無法外之人、無法上之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典型案例】2021年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很多國人泣不成聲,發文悼念、緬懷。但網民“勝者為王”卻針對袁隆平院士的逝世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侮辱性言論,影響惡劣。經查,該網民系天津市靜海區人李某(男38歲)。
          公安機關已對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相關調查取證工作按法定程序進行。
          (1)說說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么?
          (2)“無法外之人、無法上之權”這句話體現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3)公安機關的做法體現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4)不違法是做人的底線,生活中我們如何做到依法辦事?

          【答案】(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3)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4))①依法辦事,就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②依法辦事,就要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4引用:1難度:0.2
          相似題
          • 1.近期,我市有不少細心的居民會發現,身邊多了一道色彩“靚麗”的“風景線”——垃圾分類投放亭。然而,許多垃圾分類投放亭卻成了擺設……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模式粗放,推進垃圾分類遲緩,增加了處理量和難度,造成每年數百億元的損失。垃圾分類推進遲緩,緣于“有倡議缺標準、有試點少管理,靠自發無懲戒”。
            道德與法治課上,同學們針對身邊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形成了以下兩種觀點,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評析。
            觀點一: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只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就能完美推進垃圾分類。
            觀點二: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以道德來引領,用法治來約束,才能有效解決垃圾分類的難題。

            發布:2024/12/27 22:30:1組卷:5引用:5難度:0.2
          • 2.這10來我國制定修訂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法規,首創設立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把超過25%的國土面積劃為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式設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實施長江10年禁漁。從中我們感受到(  )

            發布:2024/12/28 0:0:1組卷:44引用:4難度:0.5
          • 3.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新增“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材料傳遞出民主和法治的關系是(  )

            發布:2024/12/28 4:0:1組卷:33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