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關于漢字的起源,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一說,這是因為最早的文字來源就是圖畫,書與畫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內在的聯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來表達自己的“圖畫”形式,慢慢的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請以如圖中“集”字的演變為例,加深對漢字字義的理解。

觀察“集”的字形演變圖,可以推測“集”的本義是 棲止(或鳥棲息在樹上)棲止(或鳥棲息在樹上),如“沙鷗翔集”的“集”就是此義。后來,本義引申為“聚集、集合”之義,如下面選項“BB”中的“集”。(只填選項字母)
A.黃鳥于飛,集于灌木。——《詩?周南?葛覃》
B.集腋成裘
C.《人世間》第九集
【考點】漢字的演變和造字法.
【答案】棲止(或鳥棲息在樹上);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10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下面是同學在學習“人聲鼎沸”這個成語時搜集的資料。大家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鼎是古代的一種煮食物的器具。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鼎最早只是烹飪器具,后被視為傳國重器,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如:定鼎、問鼎中原等。因此,“鼎”字也被賦予“尊貴”“盛大”等引申義。鼎又是旌(jīng,表揚)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A.“鼎”的甲骨文、金文像一個大腹、有足、兩耳的器物之形。 B.“鼎”字共13 筆,其中第六筆是“豎”。 C.“鼎”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鼎沸”即“水在鼎里翻滾”,比喻人聲喧鬧嘈雜;“鼎鼎大名”中“鼎鼎”則是“盛大”的意思。 D.劃線句中“禮器”“禮俗”都是名詞,“是”“有”均為動詞。 發布:2024/12/14 8:0:21組卷:226引用:1難度:0.5 -
2.宇涵同學搜集到下面一組書法作品,請你仔細觀察,思考:按照書體產生的時間先后,離現在最遠和最近的兩幅是( )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發布:2024/12/15 15:30:1組卷:166引用:2難度:0.8 -
3.漢字“月”“刃”“河”“信”的造字方法分別屬于( )
A.象形、指事、形聲、會意 B.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C.指事、象形、形聲、會意 D.指事、象形、會意、形聲 發布:2024/10/2 0:0:1組卷:70引用:2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