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7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達10億,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1.6%。網絡豐富了青少年的生活,但也帶來了一些困擾與問題。一些網友就此展開了討論,請你參與其中。
網友“束身自好”說:“我每周都能將上網的時間控制在一小時之內,不沉迷于網絡。”網友“聰明睿智”說:“每當在網上看到‘駭人聽聞’的信息后,先了解信息出處,看是否權威。”網友“正視繩行”說:“我從來不通過網絡侵犯他人隱私、散布謠言或是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1)上述三位網友的發言說明了我們應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中學生洪某在校不按時完成作業,經常逃學、上網,家長和老師多次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他卻置之不理。為了上網,他多次在校門口尋釁滋事,偷同學的錢,后來因攔路搶劫被判處有期徒刑。
(2)材料中洪某攔路搶劫的行為觸犯哪部法律?屬于什么違法行為?這種違法行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洪某從不按時完成作業、逃學上網發展到攔路搶劫,給我們什么警示?
【答案】(1)①“每周都能將上網的時間控制在一小時之內”做到了不沉迷于網絡,能夠“信息節食”;②“先了解信息出處,看是否權威”體現了學會辨析網絡信息;③“我從來不通過網絡侵犯他人隱私、散布謠言或是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體現了自覺遵守道德與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2)刑法;犯罪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
(3)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2)刑法;犯罪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
(3)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8/12 6:0:3組卷:1引用:6難度:0.1
相似題
-
1.研究人員估計,目前中國青少年患上網癮的人數已上升到3000多萬。為避免網癮,以下同學的做法正確的是( )
①小泰:合理安排上網時間,上網有節制
②小安:認識網絡成癮的危害,拒絕網絡
③小新:利用網絡放松身心,要無拘無束
④小濱:明確上網目的,不瀏覽無關網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發布:2024/12/29 5:30:5組卷:3引用:1難度:0.7 -
2.網絡游戲、虛假交易是網絡詐騙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騙子在社交平臺發布賣游戲裝備的廣告,誘導受害人以“注冊費、押金”等名義支付費用。當支付費用后再聯系對方時,發現已被拉黑。對此,下列建議可取的有( )
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全不信
②網絡游戲影響學習,不沉迷
③遭遇網絡游戲詐騙,不沉默
④通過網絡支付費用,不草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發布:2024/12/28 2:0:1組卷:6引用:2難度:0.7 -
3.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各種游戲、應用的開發推廣,越來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機,成為“低頭族”。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也加入了這個群體,成了十足的“手機控”。告別“手機”( )
A.學會辨析網絡信息,抵制不良信息 B.恪守道德和法律,不惡意攻擊他人 C.克服從眾心理,杜絕手機上網 D.提高媒介素養,學會“信息節食” 發布:2024/12/28 2:0:1組卷:3引用:3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