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為了響應國家的“低碳環(huán)保”戰(zhàn)略,人們越來越多的使用電動汽車作為交通工具,表中是小明家所在小區(qū)新建充電樁及銘牌上的部分參數(shù),充電樁把交流電轉(zhuǎn)換為直流電給汽車充電。
          xxx落地式充電樁
          額定輸入電壓:220V交流 額定輸出電壓:500V直流
          額定輸入電流:100A交流 額定輸出電流:40A直流
          防護等級:IPS4 使用環(huán)境:室外

          (1)求此充電樁輸出的額定功率是多少?
          (2)小明家汽車電池的容量為80kW?h,從完全沒電到充電至80%的電量,在額定狀態(tài)下需要多長時間?
          (3)為了安全,充電插頭和插座間壓力大于等于F0時,充電電路才能接通。其原理如圖甲所示:電磁繼電器線圈中電流I達到50mA時,銜鐵吸下,充電電路接通,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R=90Ω,圖乙是壓敏電阻阻值隨壓力變化的圖像,若電池電壓E=5V,則F0為多少?
          (4)控制電路中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后,電壓會降低。為仍然保持壓力為F0時充電電路接通,應該使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電阻
          減小
          減小

          【答案】減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573引用:4難度:0.3
          相似題
          • 1.如圖所示是某科技小組設計的一種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電路圖,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發(fā)布:2024/12/24 5:0:1組卷:1019引用:5難度:0.5
          • 2.在晝夜明燈的地下停車場,駕駛員根據(jù)車位入口上方的紅綠燈入停。如圖是小吳設計的自動控制電路圖,將光控開關(遮光時開關閉合)裝在每個車位地面中央,紅綠燈裝在車位入口上方。當車位未停車時綠燈亮,當車位已停車時紅燈亮,則圖中L1、L2(  )

            發(fā)布:2024/12/24 2:30:1組卷:1620引用:35難度:0.9
          • 3.目前的動車設計中均安裝了煙霧報警器,一旦有煙霧產(chǎn)生,煙霧報警系統(tǒng)就會報警,列車隨即自動減速甚至停車。小明在查閱資料后,自行設計了一只“煙霧報警器”(電路如圖所示)。該報警器由“控制電路”和“工作電路”所組成,其中“控制電路”由光敏電阻R、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4Ω)、電磁鐵(線圈阻值R0=8Ω)、電源U=6V、開關等組成;“工作電路”由蓄電池、電鈴、導線等組成。小明的設計思路是:當光敏電阻接收到的光照強度減弱到一定程度時,工作電路接通,電鈴報警。已知該光敏電阻的阻值R與光照強度E之間的關系如表所示。
            光照強度E/cd 1 2 3 4 5 6
            光敏電阻R/Ω 36 18 12 9 7.2 6
            (1)當進入車廂的煙霧濃度增大,射向光敏電阻的光照強度減小,光敏電阻阻值
            (選填“增大”或“減小”)。
            (2)根據(jù)上述報警器的工作原理判斷,電鈴應接在
            (選填“甲”或“乙”)處;電鈴報警是利用聲可以

            (3)閉合控制電路的開關,如果當線圈中的電流大于或等于250mA時,繼電器的銜鐵被吸合,則光敏電阻接收到的光照強度需要在
            cd以上。
            (4)為了提高報警器的靈敏度,我們可以把滑片P向
            (選填“左”或“右”)滑動一些。
            (5)該報警器的控制電路的心臟是電磁鐵,它利用了

            A.電流的熱效應
            B.電流的磁效應
            C.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
            D.電磁感應

            發(fā)布:2024/12/24 3:0:2組卷:503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