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伴行,點亮“未”來
道德與法治課上,九年1班同學圍繞“與法同行,呵護未來”展開討論,下面是他們搜集的一些材料: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加“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兩章,進一步織密法治之網,提升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化水平。
(1)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體現了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2)修訂和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什么意義?
(3)請你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建設性意見。
【答案】(1)法治實行良法之治,還要求實行善治。
(2)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利于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國。
(3)①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②堅持厲行法治,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
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全體公民共同守法。
⑤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2)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利于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國。
(3)①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②堅持厲行法治,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
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全體公民共同守法。
⑤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8引用:2難度:0.2
相似題
-
1.近期,我市有不少細心的居民會發現,身邊多了一道色彩“靚麗”的“風景線”——垃圾分類投放亭。然而,許多垃圾分類投放亭卻成了擺設……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模式粗放,推進垃圾分類遲緩,增加了處理量和難度,造成每年數百億元的損失。垃圾分類推進遲緩,緣于“有倡議缺標準、有試點少管理,靠自發無懲戒”。
道德與法治課上,同學們針對身邊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形成了以下兩種觀點,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評析。
觀點一: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只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就能完美推進垃圾分類。
觀點二: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以道德來引領,用法治來約束,才能有效解決垃圾分類的難題。發布:2024/12/27 22:30:1組卷:5引用:5難度:0.2 -
2.這10來我國制定修訂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法規,首創設立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把超過25%的國土面積劃為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式設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實施長江10年禁漁。從中我們感受到( )
A.我國面臨非常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 B.生態環境理念己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 C.法治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堅實保障 D.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已非常完善 發布:2024/12/28 0:0:1組卷:44引用:4難度:0.5 -
3.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新增“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材料傳遞出民主和法治的關系是(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了國家立法權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國法律是全體公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D.我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需要法治的保障 發布:2024/12/28 4:0:1組卷:34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