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某同學調查了自己所居住區域的發展歷史,并繪制了示意圖(如圖)。據此完成1~3題。

          Ⅰ時期:清朝,從北京朝陽門到通州有一條石板路,沿途有八里莊村和十里堡村兩處村落。村民種植的糧食和蔬菜自給自足 Ⅱ時期:1950年代,朝陽路南側建設了棉紡織廠,道路北側是配套建設的工人居住區,形成聞名全國的紡織工業區 Ⅲ時期:1990年代,按照北京城市規劃,幾座紡織廠合并搬遷原有廠區升級改造。

          該區域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答案】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1引用:0難度:0.7
          相似題
          • 1.下列城市依次是在河流、交通、政治、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組是(  )

            發布:2024/12/31 18:0:1組卷:3引用:1難度:0.8
          • 2.河流對城市的影響很大,通常屬于不利于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位置是(  )

            發布:2024/12/31 18:0:1組卷:6引用:3難度:0.8
          • 3.某城市內部的地域結構為多核心結構.如圖是該城市的建筑與道路分布示意圖.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中屬于中心商務區的是
             
            ,主要原因是
             
            .A與B服務范圍的關系是
             

             

            (2)C、D、E中屬于低級住宅區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規律是
             

            (3)汽車銷售店布局在G處的理由是
             
            ,高新技術產業園將布局在F處的主要依據是
             

            發布:2024/12/31 18:0:1組卷:54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