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法律信仰是一個國家法治的內在邏輯,體現了法治的內在生命精神。而在現實生活中,法律不被信仰以及所造成的社會問題十分明顯。某地曾做過調查,遇到問題只有35%的人選擇訴訟,其余選擇上訪或找政府協調反映。當群眾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熱衷于到上級領導機關上訪,存在著“信訪不信法”的問題。少數群眾甚至“棄法轉訪”“以訪壓法”,案件結不了,成為困擾各級法院的“老大難”問題。
材料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于2020年6月2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聽取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2019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根據各方面意見,此次二次審議稿進一步壓實監護人的責任,加強對學生負擔、學生安全、學生欺凌等方面問題的治理。
(1)根據材料一,談談法治的重要性。(至少兩個方面)
(2)根據材料二,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的保護?
(3)法律為我們保駕護航,作為青少年應該如何與法律同行?
【答案】(1)①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他們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
(3)①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②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③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④樹立法治意識,發自內心地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
(2)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他們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
(3)①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②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③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④樹立法治意識,發自內心地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19 8:0:9組卷:6引用:2難度:0.4
相似題
-
1.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 )
A.依憲治國 B.公平正義 C.保障權利 D.守法誠信 發布:2024/12/27 21:0:2組卷:25引用:4難度:0.5 -
2.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 )
A.依法執政 B.依憲執政 C.依憲治國 D.以德治國 發布:2024/12/27 19:0:1組卷:17引用:24難度:0.7 -
3.2023年春節熱播劇《狂飆》聚焦現實題材,著力展現我國有傘必破、有網必破,高揚利劍直指黑暗,致力于打擊黑惡勢力,保護人們平安。此劇告訴我們,打擊黑惡勢力能( )
①杜絕各種違法亂紀的行為
②增強人們堅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③不斷強化了民眾的立法權
④警示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發布:2024/12/28 1:30:1組卷:16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