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馬鈴薯是世界第四大農作物,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的馬鈴薯出產國和消費國。馬鈴薯的發展對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特別是中國老少邊窮地區的脫貧致富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起著積極的作用。
          材料二:馬鈴薯喜冷涼,喜光照,生長期需要水量為300-450mm,在土層深厚、結構疏松、排水通氣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里生長良好。
          材料三:圖1“我國馬鈴薯優勢產區分布”,圖2“我國馬鈴薯主產區產量比重”。

          (1)結合圖1和圖2可知,馬鈴薯產量比重大于6%的省級行政區中,位于西南優勢區的有
          2
          2
          個,而東北優勢區只有一個
          黑龍江
          黑龍江
          省。
          (2)西南優勢區和南方優勢區緯度較低,無霜期長,馬鈴薯一年四季均可種植。根據圖1可知,兩個優勢區的馬鈴薯一般種植在排水良好的高原、山地或
          丘陵
          丘陵
          (地形類型)地區,由于
          海拔高
          海拔高
          ,氣候較涼爽。
          (3)根據圖1可知,華北優勢區馬鈴薯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
          河北
          河北
          省,圖3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符合該省區氣候特征的是
          第三個
          第三個

          (4)結合圖1和圖2可知,位于西北優勢區的甘肅省是我國馬鈴薯產量比重最大的省區。該省區的定西市號稱“中國馬鈴薯之鄉”。根據材料二推測其突出的氣候條件是
          日照充足
          日照充足
          晝夜溫差大
          晝夜溫差大

          (5)在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馬鈴薯產量國,產量約7500萬噸。試結合材料一闡述我國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的積極作用。

          【答案】2;黑龍江;丘陵;海拔高;河北;第三個;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32引用:2難度:0.3
          相似題
          • 1.讀材料和我國三大國家級育種基地及部分農作物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2022年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海南省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并指出要立足“南繁硅谷”,攻破“卡脖子”的技術,做強種業“芯片”,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1)我國三大育種基地位于西北地區的是
             

            (2)圖中①作物產區的耕地類型以
             
            為主,②是油料作物
             
            的分布;①、②兩作物種植的分界線大致與A
             
            (界線)相吻合。
            (3)海南島的作物熟制是
             
            ;三大育種基地中,海南育種基地突出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A.緯度較低,熱量充足
            B.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C.晝夜溫差大,光照強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我國立足“南繁硅谷”,攻破“卡脖子”的技術,做強種業“芯片”的關鍵在于
             

            A.遼闊的國土面積
            B.豐富的自然資源
            C.科技革新,人才創新
            D.眾多的勞動力

            發布:2024/12/26 10:0:1組卷:8引用:3難度:0.4
          • 2.在很多城市郊區的農民,積極發展蔬菜、肉、蛋的生產,其考慮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發布:2024/12/26 12:30:1組卷:268引用:6難度:0.7
          • 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自然環境有差異,鄉村振興之路也不同。重渡溝和沈家村利用自身地理環境優勢探索鄉村發展之路,是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材料一【重渡溝:山區生態游】
            重渡溝位于伏牛山區,早期,村民以砍竹挖礦為生,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1999年起,當地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目前已成為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
            (1)結合重渡溝的發展變化,完成以下框圖。

            材料二【沈家村:農業現代化】
            沈家村位于華北平原,土地平整、肥力好,是全國小麥商品糧基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沈家村視察,看到小麥長勢喜人,欣喜地說:“今年的饃能吃上了。”
            沈家村在種植普通小麥的基礎上,推廣優質專用小麥。2018年,小麥獲得豐收,村民高興地說:“咱家的麥子不僅能蒸饃,還能做面包了!”目前,沈家村正在建設新一代高效農業示范區,農業現代化這根“金扁擔”逐漸從規劃走向現實。
            (2)簡述沈家村小麥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
             
            。(至少1點)
            (3)麥子能做面包主要依靠
             

            A.改進灌溉技術
            B.培育優良品種
            C.推廣農業機械
            D.使用農藥化肥
            材料三【某省地形示意圖】(如圖)

            (4)材料所示省份的簡稱是
             

            (5)借鑒重渡溝和沈家村的發展經驗,為井研縣鄉村振興提出合理化建議。(可從因地制宜、生態保護、科技推廣等方面回答)。

            發布:2024/12/26 12:0:1組卷:15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