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答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 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從余過①李公擇于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詞聞于天下,作《定風波》令,其略云:“見說賢人聚吳分,試問,也應傍有老人星?!弊蜌g甚,有醉倒者,此樂未嘗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舉皆為異物②,而松江橋亭,今歲七月九日海風架潮,平地丈余,蕩盡無復孑遺矣。追思曩時③,真一夢耳。元豐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州臨皋亭夜坐書。(蘇軾《記游松江》)【注】①過:拜訪。②異物:指已去世的人。③曩時:昔時。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 高興地樣子。高興地樣子。
②如積水空明清澈透明。清澈透明。
③以歌詞聞于天下 憑借。憑借。
④此樂未嘗忘也 不曾。不曾。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陳令舉、張子野皆從余過李公擇于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
(3)【甲】【乙】兩文都兼有“快樂”和“悲涼”之意,試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
【答案】高興地樣子。;清澈透明。;憑借。;不曾。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8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