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歷小巷,民夷雜揉,屠沽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寢,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游》)【注釋】①民夷:民,漢族夷,當地土著,少數民族。②屠沽:這里泛指各種店鋪、商販。③再:第二次。④過:即蘇過,蘇軾的小兒子。⑤韓退之釣魚無得:韓愈曾寫詩述其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佳處,這里作者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無與為樂者 考慮,想到考慮,想到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只是
③予欣然從之 跟隨跟隨
④舍中掩關熟寢 睡覺睡覺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過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
(3)【甲】【乙】兩文都是蘇軾記夜游之作,它們在情感表達上有什么相同點?試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答案】考慮,想到;只是;跟隨;睡覺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13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