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斫琴心語
田金發 穿過一片茂密的樹林,跨過一條淡淡的小溪,那一排巖石后面,就是父親種的兩棵梧桐。父親說一棵是師傅的,一棵是我的。
父親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由于家里窮,十幾歲不得不出門學藝。從沒聽說過古琴,到對古琴如數家珍。從第一次選料做琴,到成為小有名氣的斫琴師,父親整整用了二十年。
我十五歲那年暑假,父親讓我學習斫琴。
一開始,父親不讓我動手,也不教也不講,只是不住地使喚我搬木坯,打掃刨花和鋸末,簡直把我這個剛考上高中的學生當成了長工,氣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
一周后,父親帶我回老家。我第一次見到這兩棵梧桐樹。
父親取出古琴,對著大樹彈起來。曲罷,父親問我聽出了什么?我搖搖頭,父親點點頭。
“學貴乎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父親對我說:“那年我剛學藝,師傅外出。
附近鄰居過來借刨花引火,我隨手拿了塊舊木頭塞給他。沒想到竟然犯了大錯。”
“為啥?”我問。
“斫琴用的木頭并不是越名貴越好。”父親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講起了斫琴。“比如紅木就不宜制琴,因為密度高,共鳴少,音色容易發死。最好是老杉木或是梧桐木,年輪通順,密度均勻。這樣做出來的琴,聲音松透,音色也好。”
父親閉著眼睛,滿臉淚水。停了好久,才繼續說道:“那塊木料,師傅保存了很多年,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張最好的古琴。沒想到我卻有眼不識金鑲玉,把它當柴火燒了。我師傅氣得整整病了一個月。我生怕師傅把我趕走。誰知他再也沒提此事。直到好多年后我準備出師才對我說,丟了木頭事兒小,丟了心人就毀了。記住:萬物不可輕侮。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父親的話我似懂非懂。話也就隨風而逝。
我此后沒有繼續學斫琴。但不料,單位解散,我只好又找到父親開始學斫琴,不為別的,僅是為了養家糊口。
父親對我更嚴格了。
“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兩年。”
“灰胎要刮五六層,每一層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
父親一遍遍地說,我一遍遍地改。我慢慢發現自己并不只是為了生計而斫琴,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許是因為年齡的增長,也許是因為對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聽著父親的話也感覺格外有道理。父親見我聽話,反而嘮叨少了。
有次我見完客戶回來,根據客戶需求規劃出圖紙拿給父親過目。當時他正在吃飯,見我拿來圖紙立刻停下給我指點。這個怎么鏟,那個怎么刨,連比劃帶說,唯恐不詳細。
有一年,我獨自回了趟老家。
兩棵梧桐樹越發粗壯,頂天立地,笑看云淡風輕。
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帶回作坊。板材晾了一年后,我開始斫琴。此后又兩年,我獨自待在一個山腳下的作坊里,用這棵梧桐剖成的十張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種琴。兩年時間,除了春天的風、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沒人知道我在這里,沒人跟我說話,但我能真切地聽到萬物說話的聲音,每一聲都真實而純正。
父親五十六歲生日那天,我把他帶到琴房。十張琴一字排列,整整齊齊。父親看了看琴,又看了看我,隨手拿起一張彈起來。
琴聲淡淡,樸實清新。
(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9月3日24 版,有刪改)
(1)文章圍繞“斫琴”,記敘了哪幾件事?
(2)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3)結合文章內容,賞析下面的句子。
兩棵梧桐樹越發粗壯,頂天立地,笑看云淡風輕。
(4)文章以“斫琴心語”為題,說說它的作用。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15引用:4難度:0.7
相似題
-
1.(《臘八粥》)本文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表現了“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發布:2025/3/13 3:30:1組卷:26引用:3難度:0.0 -
2.課外閱讀。
渴望 曉萌今年過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街上的孩子們好多人都有。男孩子們湊到一塊兒會比賽,滑得最快最溜的那個,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曉萌就開始為自己的禮物作謀劃。他給爸爸詳盡描繪了一個人蹬上滑板車之后的愉快感覺。然后,他在作業本的反面盡可能準確地畫出一輛滑板車的圖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張價格調查表,上面開列著每個商場出售的滑板車的不同品牌、不同質地以及不同價格的清單。爸爸聽完后,只是說一句:上學吧。曉萌愣了半天,也沒想明白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沒見到爸爸的任何動靜。為保險起見,他把那張滑板車價格調查表拿出來,用黑筆描得粗粗的,先擱在爸爸的枕頭邊,又用醬菜瓶壓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曉萌心里想,爸爸肯定會看見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曉萌徹底傷心了,因為爸爸什么也沒有買。曉萌在家里垂著頭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書包,出門上學去了。
(1)曉萌今年過生日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曉萌為自己的禮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謀劃?想一想,在文中用“ ”畫出來
(3)第3段中畫橫線放、擱、壓、粘三個動詞表現了曉萌
(4)《渴望》想告訴讀者的是什么?說說你的理解。發布:2025/3/13 4:0:1組卷:6引用:1難度:0.0 -
3.課內閱讀。
……總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兒還同時想起染缸里的臟水。
“棗子同赤豆擱多了。”媽媽解釋的結果,是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雖說是棗子同飯豆擱得多了一點兒,但大家都承認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寶粥的顏色是
(2)媽媽做的八寶粥好吃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用“ ”畫出來。
(3)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詳寫的是發布:2025/3/13 3:30:1組卷:7引用:1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