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 C 的名稱是試管試管;
(2)甲、乙、丙三個操作正確的是甲甲;選擇其中一個錯誤的操作進行改正:乙錯誤之處:燒瓶中沒有加入防止液體暴沸的碎石,同時燒瓶口處沒有溫度計;改正方法:在燒瓶中加入碎石,燒瓶口處插入溫度計;或丙錯誤之處:添加酒精沒有利用漏斗,改正方法:使用漏斗乙錯誤之處:燒瓶中沒有加入防止液體暴沸的碎石,同時燒瓶口處沒有溫度計;改正方法:在燒瓶中加入碎石,燒瓶口處插入溫度計;或丙錯誤之處:添加酒精沒有利用漏斗,改正方法:使用漏斗。
(3)氣體的制取是重要實驗技能。
①某同學選擇 C、D 組成發生裝置制取氫氣,并采用如圖所示方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則松手一段時間后,燒杯內導管處的現象(畫圈部分)是cc(填現象代號)。

②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擇ABCEABCE組成發生裝置(填代號,下同);反應方程式為2KMnO4 △ K2MnO4+MnO2+O2↑2KMnO4 △ K2MnO4+MnO2+O2↑。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 集的氧氣濃度是否有差異,某化學學習小組做了如下實驗: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分 別用兩種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氣,并使用傳感器測定收集到的氧氣濃度,數據見下表。
△
△
收集方法 | 向上排空氣法 | 排水法 | ||||
O2 濃度/% | 79.6 | 79.7 | 79.8 | 90.0 | 89.8 | 89.3 |
O2 平均濃度/% | 79.7 | 89.7 |
集氣瓶口處氣泡外逸
集氣瓶口處氣泡外逸
為氧氣集滿的標準;Ⅱ: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 80%左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
。A.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產生氧氣的濃度只有 80%左右 B.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的密度,無法將空氣排盡 C.當觀察到帶火星木條伸到瓶口驗滿,木條復燃時,集氣瓶內還有剩余空氣
③實驗室用電石(主要成分為 CaC2)和飽和 NaCl 溶液制取乙炔(C2H2)可燃性氣體,該反應猛烈,為了獲得平穩氣流,應選
ACF
ACF
組成發生裝置。用操作甲檢驗乙炔的純度時,產生尖銳爆鳴聲,說明收集氣體
不純
不純
。(4)如圖為某化學小組的同學設計的研究氫氧化鈉性質的趣味實驗(實驗前止水夾 K1、K2、K3 均關閉)。

實驗過程:
a.向下推注射器,將氫氧化鈉濃溶液注入瓶中。
b.打開 K1 和 K3,C 中部分 液體流入 A。
c.關閉 K1,打開 K2,風哨鳴叫,B 中部分液體流入 C。
①實驗過程 b 中 C 中部分液體倒吸入 A 的原因是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②若 A 中溶液的溶質換成 Ba(OH)2,則注液時產生現象是
產生白色沉淀
產生白色沉淀
。【答案】試管;甲;乙錯誤之處:燒瓶中沒有加入防止液體暴沸的碎石,同時燒瓶口處沒有溫度計;改正方法:在燒瓶中加入碎石,燒瓶口處插入溫度計;或丙錯誤之處:添加酒精沒有利用漏斗,改正方法:使用漏斗;c;ABCE;2KMnO4 K2MnO4+MnO2+O2↑;集氣瓶口處氣泡外逸;A;ACF;不純;2NaOH+CO2═Na2CO3+H2O;產生白色沉淀
△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54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NaOH俗稱
發布:2025/1/3 8:0:1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下列物質不溶于水,但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是( )
A.SiO2 B.CO2 C.MgO D.CO 發布:2024/12/25 17:30:2組卷:52引用:2難度:0.9 -
3.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熟石灰可以吸收有害氣體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鈣(CaSO4) B.多用電子郵件、MSN、QQ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打印等屬“低碳”方式 C.發射火箭采用的液氫、液氧都是無污染的純凈物 D.生活中常用加熱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發布:2024/12/28 8:0:1組卷:6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