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默寫。
          (1)
          俗子胸襟誰識我
          俗子胸襟誰識我
          ?英雄末路當(dāng)磨折。(秋瑾《滿江紅》)
          (2)“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這兩句詩與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
          人生自古誰無死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兩句詩同樣表達(dá)以死明志的決心。
          (3)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孫權(quán)自喻,表明建功立業(yè)心志的詩句是:
          為報傾城隨太守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
          親射虎
          看孫郎
          看孫郎

          (4)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表達(dá)對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詩句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雪上空留馬行處

          (5)納蘭性德《浣溪沙》“
          一抹晚煙荒戍壘
          一抹晚煙荒戍壘
          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
          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
          ”一句中兩個量詞,展示出了豐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蕭疏、稀薄之感,映襯了塞外的空闊荒涼。
          (6)在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蘊含新事物從舊事物中孕育并將取代舊事物哲理的兩句詩是:“
          海日生殘夜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江春入舊年
          。”
          (7)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
          濁酒一杯家萬里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燕然未勒歸無計
          ”抒發(fā)了將士們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壯志難酬、思鄉(xiāng)心切卻歸期難料的復(fù)雜心情。
          (8)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在記者會上引用《詩經(jīng)》“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報之以瓊瑤
          ”,表示中國愿在努力抗擊本國疫情的同時,向支持過中國抗疫的日本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

          【答案】俗子胸襟誰識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報之以瓊瑤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0引用:1難度:0.8
          相似題
          • 1.《迢迢牽牛星》中描寫織女美麗而勤勞的詩句是
             
             

            發(fā)布:2025/3/13 3:30:1組卷:29引用:1難度:0.0
          • 2.默寫古詩《竹石》。
             

            發(fā)布:2025/3/1 13:30:1組卷:9引用:2難度:0.9
          • 3.《十五夜望月》中與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異曲同工之妙,描繪月光皎潔的詩句是
             
             

            發(fā)布:2025/3/13 4:0:1組卷:33引用:2難度:0.0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