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珠江三角洲洪澇災害頻發,人們依據自然條件,趨利避害,創造了獨特的農業模式——基塘農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1珠江三角洲的區域示意圖和圖2廣州氣候資料圖

          (1)分析珠江三角洲多洪澇災害的原因,補充下面的關系圖。
          地形 地勢①
          低平
          低平
          ,排水不暢
          易積水,多洪澇災害
          氣候 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②
          季,多暴雨
          水系 河網密布,支流眾多,匯水量大
          材料二:為了防治洪澇災害,人們對三角洲的地形進行了改造,把低洼地區深挖成池塘,挖出的塘泥堆在池塘周圍,將原有低地抬高成為基堤。塘內養魚,在塘基(基堤)上種植桑樹,桑葉可以養蠶,蠶沙可以作為魚的餌料,這種生態農業模式被稱為基塘農業。
          (2)根據材料二,完善下面框圖內容。

          材料三:隨著珠江三角洲商品農業的發展,基塘農業有了新的變化:一是“基”上作物多樣化,增加了蔬菜、花卉等,成為“雜基”;二是“塘”中養魚集約化,實行機械化養魚,增加了魚的品種,提高了魚的產量。同時,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大片農田被用于房屋建設,“基塘”面積已大大縮小。
          (3)請你為基塘農業的發展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議并說明理由。

          【答案】低平;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62引用:2難度:0.3
          相似題
          • 1.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北部有一條特殊的緯線穿過,它是(  )

            發布:2024/12/26 11:0:2組卷:13引用:2難度:0.7
          • 2.粵港澳灣區是建設中的世界級城市群,由廣州、深圳、珠海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組成。如圖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分布圖,關于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發布:2024/12/26 12:0:1組卷:34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99年12月20日,在香港回歸900天后,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成立特區,正式跨入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今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
            材料二: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橋,于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車
            材料三:港澳地區略圖和港珠澳大橋示意圖

            (1)圖中字母中,代表澳門的是
             
            (填字母),
             
            是其重要的支柱產業;有“購物者天堂”之稱的是
             
            (填字母)
            (2)港珠澳大橋連接了
             
            (河流)入海口兩側的城市,大橋集路、橋、島、隧道為一體,通車后,珠海至香港的陸路交通時間由過去的3小時縮短到現在的20~30分鐘,極大地縮短了港珠澳三地的距離。
            (3)圖中①、②兩條鐵路線中,代表京廣鐵路的是
             

            (4)區域D與祖國內地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突出優勢表現在下列哪一方面?
             

            A.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
            B.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
            C.充足的電力供應
            D.便宜的農副產品

            發布:2024/12/26 13:0:1組卷:10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