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個嶄新的起點,帶著青春的力量,也帶著對自我的探索,某校七年級(1)班的同學們開展“感動青春“探究活動,邀你一起參加。
          材料一: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歸根回國后在清華大學任教,為國家科技發展、人才培養、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等不懈努力。他因此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兩彈元勛”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著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
          材料二:20世紀初,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時,曾碰到一個洋人的挑釁。那個洋人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義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鴻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的好評,此后數次競賽,他都得了第一,他的個人畫展轟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這樣令人驚嘆的成就是那個洋人遠遠不能及的。
          【感動青春】
          (1)楊振寧、鄧稼先、徐悲鴻身上哪些可貴的品質感動了我們?
          【感動同途】
          (2)“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兩位科學家“千里共同途”的感人經歷,啟示我們應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至少回答兩點)
          【感動追星】
          (3)“追星”當“追”科學家。假如你是楊振寧的“粉絲”,你應怎樣像他那樣培養創造潛能?(至少回答兩點)
          【青春感言】
          (4)讀過徐悲鴻的故事同學們很氣憤,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請你以“青春和力量”為主題,寫一篇感言。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正確;②不得抄襲給定材料;③字數不少于100字
          【感動宣傳】
          (5)七年級(1)班班委打算開展“感動中國?感動青春”的主題宣傳活動,請你對宣傳活動的形式進行設計。(至少回答兩種形式)

          【答案】(1)愛國、自強、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
          (2)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端正自己的行為;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3)敢于打破常規,追求生活的新奇與浪漫,開創前人未走之路;關注他人與社會,看重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做一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創造者;創造離不開實踐。青春的創造意味著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嘗試、探索、實踐,通過勞動改變自己,影響世界。
          (4)自信有利于我們堅定信心和希望,有信心嘗試與堅持,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創造可能;相信自己,勇敢嘗試,不斷進步,體驗成功帶來的自信;讓我們樹立遠大理想,自覺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努力學習,珍惜青春時光,勤奮思考勇于實踐,敢于質疑,把自己培養成為祖國需要的人才;熱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培養親社會的行為。
          (5)以“感動中國?感動青春”為主題的:主題班會、手抄報、演講比賽。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3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2019年“五一”勞動節期間,有人奮戰在建設工地,有人忙碌在扶貧一線,他們用勞動為祖國添磚加瓦,他們用汗水為百姓排憂解難,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新時代勞動者的光榮。這個節日,讓我們為堅守崗位的勞動者點贊。看到這則新聞,最能完整表達你內心情感的是(  )

            發布:2024/12/28 1:30:1組卷:23引用:2難度:0.8
          • 2.小格參與了學校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舉辦的手抄報比賽,在其中的“愛國”板塊,他可以選擇的詩句有(  )
            ①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②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③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④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發布:2024/12/28 2:30:1組卷:1引用:2難度:0.7
          • 3.建國初期,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越的物質生活和工作條件,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他們(  )
            ①心懷愛國之情
            ②以大局為重,堅持國家利益至上
            ③為追求更好的物質條件
            ④在國外已沒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發布:2024/12/28 2:0:1組卷:15引用:5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