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組在學習“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課題時,探究了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方法。
【查閱資料】①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
②溫度越高二氧化碳溶解的量越少。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實驗設計與操作】實驗一: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請你參與。

(1)甲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
(2)實驗時,需先將甲裝置中的空氣排盡。其操作是:開啟彈簧夾 K1K1(填“K1“或“K2”,下同)、關閉彈簧夾 K2K2,打開活塞,滴加稀鹽酸至空氣排盡。
實驗二:在通常狀況下分別測定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從而得到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

(3)由實驗一、二分析,你認為二氧化碳 能能(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減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量的措施是 升溫(或加酸或事先制成二氧化碳的飽和溶液)升溫(或加酸或事先制成二氧化碳的飽和溶液)(寫一條即可)。
(注意:若答對下面問題獎勵3分,化學試卷總分不超過40分)
【發現新問題】采用數字化實驗測定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二氧化碳純凈度的差異。因實驗設備有限,本實驗通過氧氣傳感器測出收集氣體中殘留的氧氣(來自空氣)含量,推算出空氣的含量,再求出CO2的含量。請填寫下列表格中相應的空白(精確到1%即可)。
測得氧氣含量 | 推算出CO2的含量 | 結論 | |
排空氣法 | 6.6% | 69% | 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純凈的方法是 排水 排水 法 |
排水法 | 4.2% |
80% 80%
|
分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等體積的兩瓶二氧化碳氣體,向兩瓶氣體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
分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等體積的兩瓶二氧化碳氣體,向兩瓶氣體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
(寫出方案即可)。【考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K1;K2;能;升溫(或加酸或事先制成二氧化碳的飽和溶液);排水;80%;分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等體積的兩瓶二氧化碳氣體,向兩瓶氣體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4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需的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
(1)a儀器名稱
(2)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CO2,發生裝置應選用發布:2024/12/8 10:30:2組卷:50引用:4難度:0.5 -
2.用圖-1所示裝置制取干燥的CO2,并對CO2的部分性質進行探究。
(1)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①裝置B中飽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②裝置C中試劑X應該選用
a.稀H2SO4
b.濃H2SO4
c.KOH溶液
(3)收集CO2并驗滿。將集滿CO2的錐形瓶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傳感器密封連接,緩慢的將NaOH溶液注入到錐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圖像。見圖-2。
①檢驗裝置D中CO2已經集滿的方法是
②隨著反應的進行,錐形瓶中壓強降低的原因是
③反應結束后錐形瓶中的壓強保持在40kPa說明
(4)取2mL飽和澄清石灰水于試管中,用4mL蒸餾水稀釋,向其中緩慢通入足量CO2。測定反應體系的電導率變化如圖-3所示。(忽略反應前后溶液體積的變化)
【查閱資料】
材料一: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溶液的電導率越大。
材料二:單位體積溶液中某離子的個數越多,則該離子的濃度越大,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相同濃度的不同離子導電能力不同。
材料三:Ca( OH)2溶于水能完全解離出Ca2+和OH-。
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時,能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Ca( HCO3)2,Ca( 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離出Ca2+和。HCO-3
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氣體,溶液的電導率先逐漸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②反應最終電導率的穩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發布:2024/12/25 13:0:1組卷:832引用:3難度:0.6 -
3.實驗室可用如圖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已知常溫下CO2灘溶于飽和NaHCO3溶液。
(1)寫出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B中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3)利用排飽和NaHCO3溶液法可以收集較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請將C裝置中的導管補畫完整。發布:2024/12/25 15:0:2組卷:7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