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如圖為某稻田生態系統示意圖,與傳統稻田管理相比,引鴨入田實現了稻鴨共育,增加了農業生態經濟效益。請回答相關問題:
          ?(1)“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其中蛙的鳴叫屬于
          求偶
          求偶
          行為,目的是實現雌雄蛙抱對,進行
          體外
          體外
          受精。
          (2)稻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主要來自水稻和雜草固定的
          太陽能(或光能)
          太陽能(或光能)
          ,為減少雜草和水稻對光的競爭,農民需要及時去除雜草,使能量更多的流向
          水稻
          水稻
          。寫出該生態系統中鴨獲能最多的一條食物鏈
          雜草→鴨
          雜草→鴨

          (3)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
          食物鏈、食物網
          食物鏈、食物網
          不斷積累,由于引鴨入田,利用鴨對
          昆蟲
          昆蟲
          和雜草的防治,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緩解土壤和水體的污染,是生態農業的典范。
          (4)該稻田生態系統需要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較弱的原因是
          生物種類和數量少,營養結構簡單
          生物種類和數量少,營養結構簡單
          。

          【答案】求偶;體外;太陽能(或光能);水稻;雜草→鴨;食物鏈、食物網;昆蟲;生物種類和數量少,營養結構簡單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4 8:0:5組卷:10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十幾小時后,植物的莖變紅的部位是
             
            。
            (2)植物體負責運輸功能的是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其中導管位于木質部,負責運輸
             
            ;篩管位于
             
            ,負責運輸有機物。
            (3)實驗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為了增加導管切口截面積,有利于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
             

            (4)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可采取的措施有
             
            。(寫兩條)

            發布:2024/12/26 1:0:5組卷:5引用:2難度:0.5
          • 2.圖是“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路徑”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是
             
            ,其功能是
             
            ;
            (2)②是
             
            ,其功能是
             
            ;
            (3)③是
             
            ,它是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
            (4)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中運輸的基本路
            徑是
             
            .(填序號)
            A.葉中篩管→莖中篩管→根中篩管   B.根中篩管→莖中篩管→葉中篩管
            C.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   D.葉中導管→莖中導管→根中導管.

            發布:2024/12/26 1:0:5組卷:0難度:0.4
          • 3.如圖表示正在給一些剛移栽的樹木輸液(主要成分是水和無機鹽)。為提高樹的成活率,你認為輸液管的針頭必須插入樹干的( ?。?/h2>

            發布:2024/12/26 1:30:2組卷:54引用:5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