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中關于“液體對容器底部產生壓強”有這樣一個活動:“如圖1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將水注入管內至約13處,觀察橡皮膜的形狀變化,再將水注入管內至約23處,再次觀察橡皮膜的形狀變化,兩次變化比較后得出相應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科直觀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 增加增加(選填“增加”、“減小”或“不變”),說明液體深度是影響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大小的因素。這也與課本結論相吻合。
(2)小敏則提出了質疑,在上述操作過程中,水的 質量質量也在增加,那為什么不說是這個因素對液體壓強產生影響呢?課本活動還不能精準說明深度就是影響因素。
(3)老師肯定了小敏的想法,并指導小明設計了如圖2所示實驗,實驗中玻璃管底面積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上端的開口形狀各不相同。小敏通過此實驗最終排除了原先認為的影響因素,精準到了“深度”這個因素。請你幫助小敏分析此實驗是如何排除質疑的。
1
3
2
3
【考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
【答案】增加;質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6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如圖所示,用微小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ρ鹽水>ρ水)
(1)實驗中,將液體內部的壓強大小轉換為用U形管兩側液面的來表示。
(2)將探頭放在圖乙所示液體內部的A、B位置,觀察到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hB>hA,經過多次實驗觀察到同樣的現象,這說明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的增加而增大。
(3)將探頭放在圖乙中所示液體內部等深的B、C位置,觀察到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hBhC(選填“<””=”或“>”),這是為了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關系。
(4)由以上實驗可知圖乙所示液體內部A,B,C,D四個位置壓強最大的是位置。發布:2024/7/30 8:0:9組卷:7引用:1難度:0.5 -
2.兩個燒杯中分別裝有清水和鹽水,小金想利用壓強計進行區分,其操作如下:
?(1)當壓強計的金屬盒在空氣中時,小金觀察到U形管兩邊的液面如圖a所示。為了使U形管兩邊的液面相平,小金接下來的操作是 。(填序號)
①用手按壓幾下橡皮膜;②拆除軟管重新安裝;③向U形管內加適量水。
(2)小金對壓強計進行檢查如圖所示,當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
(3)壓強計調節正常后,小金將金屬盒先后浸入到兩杯液體中,如圖c和d,他發現圖d中U形管兩邊的液柱高度差比圖c中大,于是認為圖d杯子中盛的是鹽水。老師卻說小金的實驗操作是錯誤的,理由 。發布:2024/7/31 8:0:9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為了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同學們進行如圖所示的操作進行探究。甲裝置U形管內裝有已染色的水,實驗裝置經測試可以正常使用。
(1)如圖甲,若在使用壓強計前,將橡皮膜置于空氣中,發現U形管內液面已有高度差,此時裝置是否漏氣?。
(2)調節好壓強計,小東同學按照圖乙、丙、丁所示進行實驗,比較丙、丁兩圖可知,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 有關。
(3)在圖丙中保持探頭的位置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U形管兩液面的高度差將 。
(4)小東同學提出若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的高度差較小,測量時會導致較大誤差,下面操作能增大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高度差的操作是 。
A.將U形管換成更粗的
B.將U形管換成更細的
C.U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大的液體
D.U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小的液體發布:2024/8/7 8:0:9組卷: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