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各題。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節(jié)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且相如賤人
          向來,本來。
          向來,本來。

          ②相如車避匿
          調(diào)轉(zhuǎn)。
          調(diào)轉(zhuǎn)。

          徒以吾兩人在也
          只是因為。
          只是因為。

          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經(jīng)由。
          經(jīng)由。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之”作為代詞,對其指代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吾羞,不忍為 (他,指代藺相如)
          B.而相如廷叱 (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 (他,指代廉頗)
          D.不知將軍寬至此也 (我,指代廉頗)
          (3)下列對文章選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在“澠池之會”中,藺相如以非凡的膽識和忠勇的行為維護(hù)了趙國的尊嚴(yán),所以回國后被趙王重用,官位居廉頗之上。
          B.廉頗認(rèn)為自己作為將軍,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戰(zhàn)功,藺相如憑借個人的口才獲得趙王的提拔,根本沒有立什么功勞。
          C.藺相如原本是宦官頭目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頗就以此來挖苦攻擊藺相如,稱之為“賤人”,表現(xiàn)出心理的不平衡。
          D.藺相如對廉頗的謙讓之舉,引起了門客不滿,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勸解,他的話傳至廉頗耳中,深深地打動了廉頗。
          (4)翻譯句中劃線部分。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答案】向來,本來。;調(diào)轉(zhuǎn)。;只是因為。;經(jīng)由。;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5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或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選自《師說》)(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今之眾人 眾人:一般人
            B.圣人之所以為圣 所以:…的原因
            C.小學(xué)而大遺 遺:丟棄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恥,羞恥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A.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B.蓋當(dāng)蓼洲周公之被速
            C.夜弛之諱公軍
            D.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
            (3)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是
             

            例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C.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D.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4)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A.選段只是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xué)于師”的不良風(fēng)氣。
            B.選段論證了從師學(xué)習(xí)的必要性,學(xué)習(xí)不要有門戶之見。
            C.選段以“古之圣人”對照照“今之眾人”,得出了“圣盜圣,愚益愚”的結(jié)論。
            D.選段以擇師教子和自身“恥師焉”作對比得出了“小學(xué)而大遺”的結(jié)論。

            發(fā)布:2025/1/3 7:0:1組卷:3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③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④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端坐
            B.山川相 通“繚”,盤繞
            C.江陵 攻占
            D.而卒莫消長 消失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侶魚蝦友麋鹿 去今之墓葬焉
            B.舉匏樽相屬 吾一日長乎爾
            C.則物與我皆無盡 于其身,則恥師焉
            D.寄蜉蝣天地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山谷中者
            (3)下列對文段中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是
             

            A.①這不是曹孟德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B.②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怎么在(戰(zhàn)爭中失敗)呢?
            C.③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地流去),可是并沒有流走。
            D.④這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對我和你都很適合。
            (4)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A.客人的回答抒發(fā)了對曹操的仰慕之情,表達(dá)了老當(dāng)益壯的決心和意志。
            B.蘇子借水與月闡發(fā)萬物和人生變與不變的哲理,表明他能辯證地看問題。
            C.蘇子對清風(fēng)、明月的看法和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他曠達(dá)樂觀的性格特點。
            D.文段多處運用對偶和比喻,句子長短錯落,韻腳靈活多變。

            發(fā)布:2025/1/3 5:30:3組卷:1引用:4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赤壁賦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選自蘇軾《赤壁賦》)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擊空明兮溯流光
             
            ②方其破荊州,江陵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3)根據(jù)選文第2段,概括客人由喜而悲的原因。
            (4)選文第1段是如何體現(xiàn)“賦”的語言特點的?

            發(fā)布:2025/1/3 7:0:1組卷:2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