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記敘文閱讀。
五個快遞 ①董曉強深一腳淺一腳走在濕滑的路上,胸前抱著五個快遞。他的右手邊,黑龍江在靜靜地流淌。此刻,他在北紅村——中國最北邊的村莊。
②深秋了,頭一天下過一場雨,氣溫下降很快。董曉強走著走著,卻覺得身上熱起來。迎著寒風,奔波在路上,成為董曉強工作中的常態。今天上午,他開車兩小時,走了一百多公里,把五個快遞從漠河縣城帶到了邊境線上的北紅村。現在他要把五個快遞盡快送到村民家中。這里緯度高,天黑得早,他得抓緊。
③董曉強今年48歲,是漠河菜鳥極北驛站的站長。他和六名快遞員一起,每天要送兩千多件快遞。但漠河的北紅村、洛古河村都還沒有通快遞,一般都得村民自己進城辦事的時候,捎帶著把全村的快遞都取回去。可是,誰進城都有自己的事兒要辦,還要趕著天黑前回家去,哪有時間挨個點跑遍,幫著所有村民把快遞都取上?于是,董曉強擔起這份責任。
④第一個快遞,收件人是開農家樂的李嫂。快遞小小的,不重。北紅村這兩年一下子冒出好些家客棧、農家樂。原來默默無聞的小村,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許多游客自駕前來。村里人統計過,全村三百多人,有多半數從事旅游業。董曉強走進一個農家院子,喊了一聲“李嫂”,里頭有人答應著出來。見是快遞,李嫂驚喜地叫了出來:終于到了!打開包裹,是幾盒治高血壓的藥。李嫂家的游客,從山東濟南給寄的。夏天時客人在她家住過,就跟熱情的李嫂成了朋友。知道李嫂有高血壓的毛病,她就給李嫂寄藥來了,連錢都不肯收。
⑤說到藥,董曉強記起一件事。今年抗擊疫情正緊張的時候,董曉強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是一位在外地工作的中年男人,給興安鎮的母親買了治哮喘病的藥。可那時快遞沒人送,自己又回不了家,還擔心七十多歲的老母親,把他急壞了。他央求董曉強,能不能幫忙把藥送過去,順便看看老人家。
⑥興安鎮距漠河兩百四十公里,來回就是近五百公里。董曉強找了運管,找了居委會,找了醫院,找了公安局,跑了一圈,拿到了通行路條。就這樣,一個人,一輛車,一包藥,下雪天,極寒地,他愣是開了六個多小時,把藥送到了老人手中。一個快遞,快遞費用和來回開車的油費比一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董曉強說,當時想到這是老人家急需的藥,沒考慮那么多,干就是了。
⑦從李嫂那兒離開,第二個快遞是寄給北紅小學王老師的。董曉強聽說過,王老師來的時候是2009年,學校操場還是一片荒草:沒水,沒電,沒網絡。王老師挑水、打井,晚上點著蠟燭批作業。北紅村三年后才通電。王老師那時年輕,這一晃,十多年了。董曉強把快遞送到王老師手中,又加了王老師的微信。快遞打開,是幾副羽毛球拍,給學生們用的。董曉強對王老師說:“以后只要是學校的、孩子們的包裹,您說一聲,我專門送過來。”
⑧第三個快遞是北紅村王叔的。董曉強給王叔打電話,王叔說他不在家,進山采蘑菇去了。“家里門也沒鎖,你推一推就開,把東西放桌上就行。”北紅村處于大興安嶺地區,蘑菇、木耳、菜干、藥材,這些山貨以前賣不出去。有了游客之后,山貨可以銷往全國各地,只要手機上發發朋友圈,就有人買了。董曉強心想,今年一定要爭取把把北紅和洛古河兩個村的網點開通——這樣,大伙兒寄東西買東西都要方便多了。
⑨第四個快遞,是村里年輕人小冉買的手機殼,從廣東番禺寄來的。遺憾的是,拆開以后,發現手機殼開裂,董曉強當場給辦了退貨手續,下午帶到漠河退回。看見眼前的年輕人,董曉強想起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董曉強生于內蒙古甘河鎮,1988年跟著父母來到了漠河。他父親主要負責給漠河重建繪圖紙,母親從那時候開始做起生意,一家人自此扎根漠河。從懂事起,董曉強就幫家里干活,退伍后接著做生意,幾乎跑遍了漠河縣的每一個鄉鎮。2019年,他接手了驛站,為大伙兒送快遞。
⑩但是沒多久,他就發現,在漠河,送快遞這活兒不好干。天太冷了。漠河一年有七八個月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零下四五十度。“必須開燒火爐的三輪車,手機必須焐在胸口的兜里才能用,要不然就開不了機。快遞員們的手、耳朵,都被凍傷過,天黑得早,路面全部結冰,安全系數也低……”董曉強說。人手不夠時,他自己也頂上去,為送快遞,他翻過雪墻,鉆過森林,不方便開車時也跑過步,一年下來瘦了二十斤。
?最后一個快遞,收件人是冉大姐。冉大姐的家不好找,打了三個電話,又找人問路,終于找到冉大姐家。冉大姐說,她身體不好,最近出門不方便,幸虧董曉強把東西送上門來了。冉大姐買了些生活用品,她說,要是咱們北紅村每天都能有快遞送到,大伙就開心了。“你能不能想想辦法?”她問董曉強。董曉強說,辦法他已經在想了,爭取早一點把咱北紅這條線開起來。
?當過兵的董曉強很喜歡一部叫《士兵突擊》的電視劇,他最認同劇里的一句臺詞:“不拋棄,不放棄。”北紅村這樣一條快遞線路,如果按照當下流行的所謂“大數據”和“算法”來看,開辟的性價比不高——路遠,單子又少,跑一趟只有虧錢。但是董曉強的個性“倔”,他沖到小鎮客運站,跟負責人一頓理論,“談判”的結果是,讓班車幫著村民們把快遞帶過來,所有的費用,董曉強自己掏腰包。
?董曉強也明白,對于大城市的人,網上點個外賣,或許半個小時熱乎乎的飯菜就送到客戶手中了。一早在網上下個單,沒準兒下午快遞就送到你面前了。這就是物流發達的魅力。董曉強感慨,如果讓北紅村能享受到這樣的物流便利,這個小村莊一定會發展得更好。村子發展得越好,快遞物流的業務也就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正是因為董曉強認準了這個理兒,他才倔強地堅持把快遞業務做起來。
?送完最后一個快遞,董曉強終于松了一口氣。但他還不能馬上休息,忙碌了一天,此刻的他并不覺得勞累,反而渾身充滿了干勁。他的目光里分明流露著滿滿的信心和希望。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如果你是董曉強,請完整講述你送這五個快遞的經過和完成工作后的感受。
(2)請你自選角度,賞析第⑩段中畫線的句子。
人手不夠時,他自己也頂上去,為送快遞,他翻過雪墻鉆過森林,不方便開車時也跑過步,一年下來瘦了二十斤。
(3)請你結合上下文,分析第⑦段中畫線句子的作用。
董曉強聽說過,王老師來的時候是200年學校操場還是一片荒草,沒水,沒電,沒網絡。王老師桃水、打井,晚上點著增獨批作業。北紅村三年后才通電。王老師那時年輕,這一晃十多年了。
(4)讀完文章,你認為董曉強是個怎樣的人呢?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
【答案】(1)今天上午,我開車兩小時,走了一百多公里,把那五個快遞從漠河市帶到了邊境線上的北紅村。現在要把五個快遞盡快送到村民家中。第一個快遞,收件人是開農家樂的李嫂。送的是幾盒治高血壓的藥。第二個快遞,是北紅小學王老師的。寄的是幾副羽毛球拍,給學生們用的。王老師10多年來把心都掏給了這所學校和孩子們,我告訴王老師:“以后只要是學校的、孩子們的包裹,您說一聲,我專門送過來。”第三個快遞,是北紅村王叔的,他不在家,進山撿蘑菇去了,讓我推門進屋把東西放桌上。第四個快遞,是村里年輕人小冉買的手機殼。最后一個快遞,收件人是冉大姐。冉大姐的家不好找,打了三個電話,又找人問路,終于找到了。雖然忙碌了一天,但我并不覺得勞累,反而渾身充滿了干勁。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如果讓北紅村能享受到和大城市一樣的物流便利,這個小村莊一定會發展得更好。村子發展得越好,快遞物流的業務也就會越來越多。我堅信這個理兒,一定堅持把快遞業務做起來。
(2)這段話用白描的手法敘述董曉強送快遞的情形,語言簡潔,內涵豐富,高度概括了曉強風雨無阻、頂風冒雪送快遞的情形,贊揚了不怕苦不怕累,心中有夢想的敢追求的快遞小哥。
(3)這段話插敘了王老師來到北紅村白手起家,建設學校,教書育人的事跡。這事跡感染和激勵著“我”,要為他們做些什么,于是“我”脫口而出‘以后只要是學校的、孩子們的包裹,您說一聲,我專門送過來。’”這段話看似游離話題之外,其實豐富了情節,突出了主題,豐滿了人物形象。
(4)董曉強是一個有夢想、有愛心、有魄力、敢作為的一代新人形象。“有愛心”體現在對王老師和學校、孩子們的快遞業務不收費用,支持教育事業。“有魄力”,“有闖勁”體現在開創快遞業務,寧可冒危險、賠錢也要給鄉親送快遞,堅信鄉村會越來越好,做快遞會推動村莊更好更快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有夢想”體現在他對未來有明確的目標,有規劃,相信未來一定越來越好,走上良性循環的快車道。
(2)這段話用白描的手法敘述董曉強送快遞的情形,語言簡潔,內涵豐富,高度概括了曉強風雨無阻、頂風冒雪送快遞的情形,贊揚了不怕苦不怕累,心中有夢想的敢追求的快遞小哥。
(3)這段話插敘了王老師來到北紅村白手起家,建設學校,教書育人的事跡。這事跡感染和激勵著“我”,要為他們做些什么,于是“我”脫口而出‘以后只要是學校的、孩子們的包裹,您說一聲,我專門送過來。’”這段話看似游離話題之外,其實豐富了情節,突出了主題,豐滿了人物形象。
(4)董曉強是一個有夢想、有愛心、有魄力、敢作為的一代新人形象。“有愛心”體現在對王老師和學校、孩子們的快遞業務不收費用,支持教育事業。“有魄力”,“有闖勁”體現在開創快遞業務,寧可冒危險、賠錢也要給鄉親送快遞,堅信鄉村會越來越好,做快遞會推動村莊更好更快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有夢想”體現在他對未來有明確的目標,有規劃,相信未來一定越來越好,走上良性循環的快車道。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1/16 8:0:2組卷: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沙漠奇遇
[俄]伊?羅索霍瓦茨基 ①起伏的地平線上殘留著一抹血紅,夕陽西沉,綻射出幾束長長的余暉,和大地告別。
②考古學家米哈伊爾站在巨大無比的兩座雕像腳邊,他環顧四周的沙丘,隱隱地感到:這兒有什么東西發生了變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卻無法確定。惶恐不安的感覺占據了他的心頭。米哈伊爾那稍稍繃緊的瘦削身材比起被風吹得粗糙的褐色面龐來,要顯得年輕些。 臉上有一雙疲倦的過于安詳的眼睛。但這雙眼睛一盯住兩座雕像,立即變得神采奕奕、炯 炯發光。米哈伊爾端詳著巍巍聳峙的雕像,竭力回憶當時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準備學位論文答辯的米哈伊爾有機會參加沙漠考察隊,實地考察將對 他的論文有很大幫助。在前往沙漠古城遺址的途中,米哈伊爾和另外兩名考察隊員因掉隊 而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這時候,他們偶然在沙丘之間發現了這兩座雕像。那男人雕像的 身材比女人雕像略微高些。米哈伊爾清楚地記得,那兩座雕像的臉是用粗線條雕刻出來的,幾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寬闊的嘴巴只是一個窟窿。
④一對輪廓分明的眼睛在整個臉上顯得異常突出,極不協調,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 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狀睫毛十分醒目。雕像的身材很不勻稱,甚至令人感到詫異:軀干 和胳膊很長,兩條腿卻又短又細。考察隊員們爭論不休,卻終究不能確定這兩座雕像屬于 哪一種文化、哪一個時代。
⑤米哈伊爾無論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見雕像的眼睛時的感受。他呼吸急促,呆若 木雞,無法把視線從這對眼睛上移開。他受著某種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驅使,伸開雙臂,像 夢游似的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住。他感覺到他的大腿被什么 東西灼了一下。他將一只手伸進口袋,不禁“哎呀”一聲驚叫起來,他的黃銅煙盒滾燙滾 燙的,仿佛在火上烤過一樣。
⑥米哈伊爾定了定神,朝四周掃了一眼。一向對任何事物都不以為然的費多羅夫也承 認,他在這兒“感到有點不太自在”。費多羅夫還偷偷干了一件考古工作最忌諱的事情。 他從女人雕像的腳上敲下了一小塊標本,打算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以確定這些雕像取材 于什么物質。這種物質顯然不同尋常--它有著某種渦形的紋路,表面還蒙著一層天藍色 的液滴。
⑦幾天之后,一架飛機發現了迷路的考察隊員。米哈伊爾他們立下了早日重返沙漠研 究這些雕像的夙愿。可是不久,戰爭爆發了,米哈伊爾上了前線。費多羅夫在一次實驗室 爆炸事故中罹難。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塊雕像物質時發生的。一位實驗室的助手斷定,肇 事的禍根就是那一小塊物質。他說,那東西猶如一種活性極強的酶,能加速一些反應,延 緩另一些反應。正由于這個原因,引起易燃物質猝然起火、爆炸。
⑧戰爭結束后,米哈伊爾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活,他打算重新開始那些原先沒有完成的 研究。現在米哈伊爾正站在雕像面前。
⑨落日尚未全部從地平線上隱去。天地盡頭,沙礫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條奔騰的火 龍。一陣風吹過,沙子簌簌作響。只有雕像仍舊紋絲不動地站在那里,仿佛比這沙漠更缺 乏生氣。整整五年,它們就這樣一動不動地矗立著,狂風泄怒于這些高大的障礙,從四面 八方侵蝕它們。時光像沙子一樣從它們身邊流逝,帶走人間的歡樂和痛苦。但米哈伊爾總 感覺這兒發生了某些變化,卻又說不出變化在哪里。為此,他既感到生氣,又有些惶惑。他從口袋里掏出錢夾,取出一張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這是怎么回事啊?這不可能!不可能!
⑩米哈伊爾把目光從照片移向雕像,然后重又移回照片。照相機是不可能出差錯的,莫非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不成。他走近一些,又退后幾步。不,眼睛并沒有看花。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筆直地站著,兩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變了姿勢:兩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腳 邊,伸向被敲掉一塊的那個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則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側過半邊身 子,仿佛在庇護她,右手伸向前方,握著一件武器一樣的東西。
?他兩眼閃閃發光,被太陽曬成褐色的臉上泛著淡淡的紅暈。他所學過的知識在他記 憶的屏幕上一一閃過。大象可以生存幾十年,而某些種類的昆蟲卻只能活若干小時。老鼠 把食物全部消化掉,至多不過需要一至一個半小時,而蛇卻要幾個星期。某些細菌的細胞 每隔一兩個小時就發生分裂,而許多高級組織的細胞卻要好幾天才能分裂一次。每種生物 都有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空間和自己的生命期限。對于動作迅速的螞蟻來說,軟體動物簡 直就是化石。
?兩座雕像仍舊紋絲不動地矗立在那兒,但米哈伊爾已經領悟到這種靜止不動只是一 種假象,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來自其他行星,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生物,他們由另 一種材料構成,他們有自己的時間。我們這兒的一百年,對于他們來說,或許就是一瞬間。 顯然,他們的運動過程,是按照另外一種節律,一種較慢的節律進行的。這個女人感到腳 上疼痛,并開始對此作出反應,竟用了五年時間;那個男人則用了五年時間才向前跨了一 步。
?米哈伊爾的腦海里一下子涌現出許多問題。那男人拿的是什么樣的武器?它的殺傷 力強嗎?要過多少年那男人才射擊呢?怎樣去和這些天外來客交往?怎樣去了解他們的 故鄉,并向他們介紹地球?要知道,今天向他們提出問題,要過幾十年才能為他們所理解; 等他們對此作出答復,那又要過去幾十年、幾百年。何況,地球居民和天外來客要取得哪 怕是最起碼的相互了解,也必須提出許多問題,這樣就需要幾千年時間。而這些由祖先提 出的問題,對后人會失去任何意義,他們又將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又要幾千年時 間。
?米哈伊爾思潮澎湃,他知道他的憂慮是多余的。地球居民一定能找到與天外來客交 往的辦法。那些今天還辦不到的事情,明天一定能夠成為現實。
?沙漠盡頭火紅的地平線正漸漸暗淡下去,一堵墻垣似的火燒云已隱沒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長束橘紅色的余暉告訴人們,太陽是在這兒被不可抗拒的時間送走的。
(1)閱讀全文,說說第②節“這兒有什么東西發生了變化”指的是什么。
(2)聯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雞,無法把視線從這對眼睛上移開。
②他兩眼閃閃發光,被太陽曬成褐色的臉上泛著淡淡的紅暈。
(3)結合小說語境,完成下面對話。
第⑦節費多羅夫“罹難”的內容刪去好像也不影響對小說的閱讀,作者為什么要交代得這么詳細?
我認為:
(4)簡析第⑧節在小說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5)小說最后再次描寫了太陽余暉中的沙漠風光,有什么好處?
(6)從以下三個關鍵詞中選擇一個,結合小說內容寫下你的閱讀感受,200 字左右。
天外來客時間《海底兩萬里》發布:2024/12/27 8:0:2組卷:38引用:1難度:0.7 -
2.閱讀下面作品,完成各題。
沙漠奇遇
[俄]伊?羅索霍瓦茨基
①起伏的地平線上殘留著一抹血紅,夕陽西沉,綻射出幾束長長的余暉,和大地告別。
②考古學家米哈伊爾站在巨大無比的兩座雕像腳邊,他環顧四周的沙丘,隱隱地感到:這兒有什么東西發生了變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卻無法確定。惶恐不安的感覺占據了他的心頭。米哈伊爾那稍稍繃緊的瘦削身材比起被風吹得粗糙的褐色面龐來,要顯得年輕些。臉上有一雙疲倦的過于安詳的眼睛。但這雙眼睛一盯住兩座雕像,立即變得神采奕奕、炯炯發光。米哈伊爾端詳著巍巍聳峙的雕像,竭力回憶當時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準備學位論文答辯的米哈伊爾有機會參加沙漠考察隊,實地考察將對他的論文有很大幫助。在前往沙漠古城遺址的途中,米哈伊爾和另外兩名考察隊員因掉隊而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這時候,他們偶然在沙丘之間發現了這兩座雕像。那男人雕像的身材比女人雕像略微高些。米哈伊爾清楚地記得,那兩座雕像的臉是用粗線條雕刻出來的,幾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寬闊的嘴巴只是一個窟窿。
④一對輪廓分明的眼睛在整個臉上顯得異常突出,極不協調,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狀睫毛十分醒目。雕像的身材很不勻稱,甚至令人感到詫異:軀干和胳膊很長,兩條腿卻又短又細。考察隊員們爭論不休,卻終究不能確定這兩座雕像屬于哪一種文化、哪一個時代。
⑤米哈伊爾無論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見雕像的眼睛時的感受。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雞,無法把視線從這對眼睛上移開。他受著某種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驅使,伸開雙臂,像夢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住,他感覺到他的大腿被什么東西灼了一下。他將一只手伸進口袋,不禁“哎呀”一聲驚叫起來,他的黃銅煙盒滾燙滾燙的,仿佛在火上烤過一樣。
⑥米哈伊爾定了定神,朝四周掃了一眼。歷史學教授兩眼瞪得像銅鈴,臂膀緊貼著身子,紋絲不動地愣在那里,看上去比雕像更像雕像。就連一向對任何事物都不以為然的費多羅夫也承認,他在這兒“感到有點不太自在”。費多羅夫還偷偷干了一件考古工作最忌諱的事情。他從女人雕像的腳上敲下了一小塊標本,打算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以確定這些雕像取材于什么物質。這種物質顯然不同尋常--它有著某種渦形的紋路,表面還蒙著一層天藍色的液滴。
⑦幾天之后,一架飛機發現了迷路的考察隊員。在飛往列寧納巴德時,米哈伊爾他們立下了早日重返沙漠研究這些雕像的夙愿。可是不久,偉大的衛國戰爭爆發了。米哈伊爾上了前線。歷史學教授在彼得堡被圍困期間與世長辭了。費多羅夫也在一次實驗室爆炸事故中罹難。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塊雕像物質時發生的。一位實驗室的助手斷定,肇事的禍根就是那一小塊物質。他說,那東西猶如一種活性極強的酶,能加速一些反應,延緩另一些反應。正由于這個原因,引起易燃物質猝然起火、爆炸。
⑧戰爭結束后,米哈伊爾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活,他打算重新開始那些原先沒有完成的研究。現在米哈伊爾正站在雕像面前。
⑨落日尚未全部從地平線上隱去。天地盡頭,沙礫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條奔騰的火龍。一陣風吹過,沙子簌簌作響。只有雕像仍舊紋絲不動地站在那里,仿佛比這沙漠更缺乏生氣。整整五年,它們就這樣一動不動地矗立著,狂風泄怒于這些高大的障礙,從四面八方侵蝕它們。時光像沙子一樣從它們身邊流逝,帶走人間的歡樂和痛苦但米哈伊爾總感覺這兒發生了某些變化,卻又說不出變化在哪里。為此,他既感到生氣,又有些惶惑。他從口袋里掏出錢夾,取出一張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這是怎么回事啊?這不可能!不可能!
⑩米哈伊爾把目光從照片移向雕像,然后重又移回照片。照相機是不可能出差錯的,莫非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不成。他走近一些,又退后幾步。不,眼睛并沒有看花。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筆直地站著,兩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變了姿勢:兩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腳邊,伸向被敲掉一塊的那個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則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側過半邊身子,仿佛在庇護她,右手伸向前方,握著一件武器一樣的東西。
?他兩眼閃閃發光,被太陽曬成褐色的臉上泛平淡淡的紅暈。他所學過的知識在他記憶的屏幕上一一閃過。大象可以生存幾十年,而某些種類的昆蟲卻只能活若干小時。老鼠把食物全部消化掉,至多不過需要一至一個半小時,而蛇卻要幾個星期。某些細菌的細胞每隔一兩個小時就發生分裂,而許多高級組織的細胞卻要好幾天才能分裂一次。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空間和自己的生命期限。對于動作迅速的螞蟻來說,軟體動物簡直就是化石。
?兩座雕像仍舊紋絲不動地矗立在那兒,但米哈伊爾已經領悟到這種靜止不動只是一種假象,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來自其他行星,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生物,他們由另一種材料構成,他們有自己的時間。我們這兒的一百年,對于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一瞬間。顯然,他們那兒非生物界的運動過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種節律,一種較慢的節律進行的。這個女人感到腳上疼痛,并開始對此作出反應,這竟用了五年時間;那個男人則用了五年時間才向前跨了一步。
?米哈伊爾的腦海里一下子涌現出許多問題。那男人拿的是什么樣的武器?它的殺傷力強嗎?要過多少年那男人才射擊呢?怎樣去和這些天外來客交往?怎樣去了解他們的故鄉,并向他們介紹地球?要知道,今天向他們提出問題,要過幾十年才能為他們所理解;等他們對此作出答復,那又要過去幾十年、幾百年。何況,地球居民和天外來客要取得哪怕是最起碼的相互了解,也必須提出許多問題,這樣就需要幾千年時間。而這些由祖先提出的問題,對后人會失去任何意義,他們又將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又要幾千年時間。
?米哈伊爾思潮澎湃,他知道他的憂慮是多余的。地球居民一定能找到與天外來客交往的辦法。那些今天還辦不到的事情,明天一定能夠成為現實。
?沙漠盡頭火紅的地平線正漸漸暗淡下去,一堵墻垣似的火燒云已隱沒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長束橘紅色的余暉告訴人們,太陽是在這兒被不可抗拒的時間送走的。
(1)閱讀全文,說說第②節“這兒有什么東西發生了變化”指的是什么。
(2)聯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雞,無法把視線從這對眼睛上移開。
②他兩眼閃閃發光,被太陽曬成褐色的臉上泛著淡淡的紅暈。
(3)結合小說語境,完成下面對話。
A:第⑦節費多羅夫“罹難”的內容刪去好像也不影響對小說的閱讀,作者為什么要交代得這么詳細?
B:我認為:
(4)簡析第⑧節在小說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5)小說最后再次描寫了太陽余暉中的沙漠風光,有什么好處?
(6)從以下三個關鍵詞中選擇一個,結合小說內容寫下你的閱讀感受,200字左右。
天外來客 時間《海底兩萬里》發布:2024/12/27 8:0:2組卷:26引用:1難度:0.7 -
3.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①起伏的地平線上殘留著一抹血紅,夕陽西沉,綻射出幾束長長的余暉,和大地告別。
②考古學家米哈伊爾?葛利戈里耶維奇站在巨大無比的兩座雕像腳邊,他環顧四周的沙丘,隱隱地感到:這兒有什么東西發生了變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卻無法確定。惶恐不安的感覺占據了他的心頭。米哈伊爾端詳著巍巍聳峙的雕像,竭力回憶五年前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準備學位論文答辯的米哈伊爾有機會參加沙漠考察隊,在前往沙漠古城遺址的途中,他和另一名考察隊員因掉隊而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這時候,他們偶然在沙丘之間發現了這兩座雕像。
④米哈伊爾清楚地記得,那兩座雕像的臉是用粗線條雕刻出來的,幾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寬闊的嘴巴只是一個窟隆。一對輪廓分明的眼睛在整個臉上顯得異常突出,極不協調,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直愣愣的梳狀睫毛十分醒目。
⑤米哈伊爾無論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見雕像的眼睛時的感受--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雞,無法把視線從這對眼睛上移開。他感受著某種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驅使,伸開雙臂:像夢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了下來。
⑥他定了定神,朝四周掃了一眼,發現他的同伴正在干一件考古工作最忌諱的事情--他從女人雕像的腳上敲下了一小塊標本,打算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以確定這些雕像取材于什么物質。這種物質顯然不同尋常--它有著某種渦形的紋路,表面還蒙著一層天藍色的液滴。
⑦幾天之后,一架飛機發現了米哈伊爾和他的同伴。在飛回大本營時,兩人立下了早日重返沙漠研究這些雕像的志愿。
⑧可是不久,偉大的衛國戰爭爆發了,米哈伊爾上了前線;而他的同伴在研究那塊雕像物質時,實驗室發生了爆炸,他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⑨戰爭結束后,米哈伊爾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活,他打算重新開始那些原先沒有完成的研究。他很快組織了一支新的考察隊,向沙漠進發。
⑩考察隊的一架飛機終于在沙漠上空發現了尋覓已久的雕像。現在米哈伊爾正站在雕像面前。
?落日尚未全部從地平線上隱去。天地盡頭,沙礫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條奔騰的火龍,一陣風吹過,沙子簌簌作響。
?只有雕像仍舊紋絲不動地站在那里,仿佛比這沙漠更缺乏生氣。整整五年,它們就這樣一動不動地矗立著,狂風泄怒于這些高大的障礙,從四面八方侵蝕它們。時光像沙子一樣從它們身邊流逝,帶走人間的歡樂和痛苦。但米哈伊爾總感覺這兒發生了某些變化,卻又說不出變化在哪里。為此,他既感到生氣,又有些惶惑。他從口袋里掏出錢夾,取出一張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這是怎么回事?這不可能!不可能!
?米哈伊爾把目光從照片移向雕像,然后重又移回照片。照相機是不可能出差錯的,莫非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不成。他走近一些,又退后幾步。不眼睛并沒有看花。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筆直地站著,兩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變了姿勢:兩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腳邊,伸向被敲掉一塊的那個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則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側過半邊身子,仿佛在庇護她,右手伸向前方,握著一件武器一樣的東西。
?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呢?對于米哈伊爾來說,周圍的一切都已蕩然無存,他的腦海里除了雕像,再沒有其他任何事物。
?一個中心思想已經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確。即使就地球上的生物而論,其生命的基本過程所持續的時間也相去極遠,以致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相比,差異就像一天與十年或一百年相比那樣懸殊。老鼠把食物全部消化掉,至多不過需要一至一個半小時,而蛇卻要幾個星期。某些細菌的細胞每隔一兩個小時就發生分裂,而許多高級組織的細胞卻要好幾天才能分裂一次。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空間和自己的生命期限。
?兩座雕像仍舊紋絲不動地矗立在那兒,但米哈伊爾已經領悟到這種靜止不動只是一種假象,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來自其他行星,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生物,他們由另一種材料構成,他們有自己的時間。我們這兒的一百年,對于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一瞬間。顯然,他們那兒非生物界的運動過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種節律,一種較慢的節律進行的。這個女人感到腳上疼痛,并開始對此作出反應,這竟用了五年時間;那個男人則用了五年時間才向前跨了一步。
?米哈伊爾的腦海里一下子涌現出許多問題。那男人拿的是什么樣的武器?它的殺傷力強嗎?要過多少年那男人才射擊呢?想到這里,他忽然發現前面的兩個問題是多么無足輕重,地球上的居民要對付這些天外來客是輕而易舉的,他們可以擊落那男人手中的武器,也可以用鋼纜把這些生物捆綁起來。誰的時間推移得快,誰就能取得勝利。
?米哈伊爾接下來考慮的是:怎樣去和這些天外來客交往?怎樣去了解他們的故鄉,并向他們介紹地球?要知道,今天向他們提出問題,要過幾十年才能為他們所理解;等他們對此作出答復,那又要過去幾十年、幾百年。何況,地球居民和天外來客要取得哪怕是最起碼的相互了解,也必須提出許多問題,這樣就需要幾千年時間……
?沙漠盡頭火紅的地平線正漸漸暗淡下去,一堵墻垣似的火燒云已隱沒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長束橘紅色的余暉告訴人們,太陽是這樣被不可抗拒的時間送走的。
(1)請概括這篇科幻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米哈伊爾在五年內的人生軌跡。
(2)本文多處埋下伏筆,如前文通過雕像的外形、離奇的爆炸等,處處暗示雕像的不同尋常等,請說說這些伏筆的作用。
(3)請分析文中第?段景物描寫的表達效果。
(4)小說的情節圍繞沙漠中的兩座雕像展開,請你按照時間順序,將下面的情節補充完整。
①
(5)第?段中用老鼠與蛇對比,又用某些細菌細胞與高級組織細胞對比,這些對比的目的是什么?發布:2024/12/27 8:0:2組卷:39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