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一朵梔子花》,回答下面問題。
          一朵梔子花
          丁立梅
                ①從沒留意過那個女孩子,是因為她太過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膚黝黑,臉龐寬大,一雙小眼睛老像睜不開似的。
                ②成績也平平,字寫得東倒西歪,像被狂風吹過的小草。所有老師都極少關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語。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體活動,老師數來數去,還差一個人。問同學們缺誰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來缺了她。當時,她正一個人伏在課桌上睡覺呢。她的位置,也被安排在教室最后的那個課桌上,靠近角落。她守著那個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獨而蕭索。
                ③某一日課堂上,我讓學生們自習,而我則在課桌間不斷地來回走動,以解答學生們的疑問。當我走到最后一排時,稍一低頭,突然聞到一陣花香,濃濃的,蜜甜的。窗外風正輕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時光。教室門前,一排白玉蘭,花都開好了,一朵朵碩大的花,棲在枝上,白鴿似的。我以為,是那種花香。再低頭聞聞,不對啊,分明是我身邊的,一陣一陣,固執地繞鼻不息。
                 ④我的眼睛搜尋了去,就發現了,一朵凝脂一樣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頭發里面。是梔子花呀,我最喜歡的一種花。我忍不住向她低下頭去,笑道,好香的花!她當時正在紙上信筆涂鴉,一道試題,被她肢解得七零八落。聽到我的話,她顯然一愣,抬了頭怔怔地看著我。當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時,她的臉迅速潮紅,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極了。
                 ⑤余下的時間里,我發現她坐得端端正正,認真做著試題。中間居然還主動舉手問我一個她不懂的問題,我稍一點撥,她便懂了。我在心里感嘆,原來,她也是個聰明的孩子呀。
                ⑥隔天,我發現我的教科書里,不知什么時候多了一朵梔子花。花含苞,但香氣卻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來。我猜是她送的。往她座位上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對她笑著一頷首,算是感謝了。她臉一紅,再笑,竟有著羞澀的嫵媚。其他學生不知情,也跟著笑。而我不說,只對她眨眨眼,就像守著一個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⑦在這樣的秘密守候下,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活潑多了,愛唱愛跳,同學們也都喜歡上了她。她的成績也大幅度提高,讓所有教她的老師再不能忽視她了。老師們都驚訝地說,呀,看不出這孩子,挺有潛力的呢。
                ⑧幾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在一次寄給我的明信片上,她寫了這樣一段話:老師,我有個愿望,想種一棵梔子樹,讓它開許多許多可愛的梔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給喜歡它的人。那么這個世界,便會變得無比芳香。
                ⑨是的是的,有時,無須整座花園,只要一朵梔子花。一朵,就足以美麗其一生。
          (1)認真閱讀選文前兩段概括回答,我為什么從來沒有留意過文中的那個女孩?
          (2)聯系上下文,說說加點詞有何表達效果。
                中間居然還主動舉手問我一個她不懂的問題,我稍一點撥,她便懂了。
          (3)按要求賞析下面句子。
          ①我以為,是那種花香。再低頭聞聞,不對啊,分明是我身邊的,一陣一陣,固執地繞鼻不息。(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②當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時,她的臉迅速潮紅,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極了。(從描寫的角度賞析)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這篇文章以敘事、描寫為主,記敘了“那個女孩子”成長的點滴經歷,寫出了“她”轉變與成長的過程。
          B.“一朵梔子花,,貫穿了全文,是全文的敘事線索,也是文章材料的一個連結物。
          C.那女孩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原因是由于我倆共同“守著一段秘密”。
          D.“有時,對于一個人來說,無須整座花園,只要一朵梔子花。一朵,便足以美麗一生?!贝司浜庳S富,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5)作者認為人和人的相處“無須整座花園,只要一朵梔子花。一朵,就足以美麗其一生?!闭埥Y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或文章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示例:我們對別人的一個細小的關心和鼓勵,都可能給對方帶來巨大的鼓舞,讓對方釋放出巨大前進動力,去創造美好的人生。所以我們要懂得關心和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0/22 13:0:1組卷: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魚我所欲也》所強調的“義”與市場經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

            發布:2024/12/27 0:0:1組卷:56引用:2難度:0.8
          • 2.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說說你的看法。

            發布:2024/12/26 23:30:2組卷:9引用:2難度:0.7
          • 3.發揮想象,就課文《變色龍》的結尾,寫一段奧楚蔑洛夫的心理活動。

            發布:2024/12/27 1:30:1組卷:0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