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福建考察調研,讓我們重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的幾個溫暖瞬間:
【鄉村振興】
3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老區村——沙縣夏茂鎮俞邦村,了解當地推進鄉村振興等情況。習近平指出,沙縣人走南闖北,把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產業。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要抓住機遇、開闊眼界,適應市場需求,繼續探索創新,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2020年俞邦村獲評省級金牌旅游村和國家森林鄉村,成功打造鄉村旅游新招牌。沙縣小吃的“秘密配方”正是辛勤勞動的雙手。
(1)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俞邦村為鄉村振興積累了哪些經驗?
【文化自信】
★在考察武夷山朱熹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堅持馬克忠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考察三坊七巷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2)根據材料,談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對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有何啟示?
【改革創新】
這次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訪改革“試驗田”,“驗收”改革成果,作出關鍵指點。
★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力爭實現新的突破。
★三明醫改體現了人民至上、敢為人先,其經驗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鑒。
★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
★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道的。總書記還發出了“招賢令”: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
(3)根據上述材料,談談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
【答案】(1)①因地制宜,堅持發展特色經濟,走產業發展的道路。俞邦村適時抓住機會,打造沙縣小吃這一特色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②堅持綠色發展,發展生態效應,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同時發展了經濟,俞邦村成功打造鄉村旅游新招牌,以旅游業帶動經濟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保護了生態環境。
(2)①認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②創造一種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③自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提高自身素養。
(3)①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2)①認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②創造一種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③自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提高自身素養。
(3)①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20引用:4難度:0.8
相似題
-
1.江蘇小伙韓磊用巧克力翻糖制作的唐三彩、青銅器、孫悟空等作品惟妙惟肖,他將中國的面塑技巧、京劇鳳凰等元素融入作品,在國際大賽中靠中國元素贏得世界矚目,奪得冠軍。“用中國文化證明自己”,這對我們的啟示有( )
①繼承革命文化
②堅定文化自信
③抵制外來文化
④講好中國故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發布:2024/12/27 23:30:1組卷:36引用:4難度:0.7 -
2.2020年8月發行的第12版《新華字典》收入新詞100多個,如“初心”印刻著我們對新年的堅守,“點贊”體現出社交空間的線上拓展……這說明( )
A.堅定文化自信,要與時俱進 B.發展中華文化,要改變立場 C.繼承傳統文化,要一成不變 D.面對網絡熱詞,要大膽使用 發布:2024/12/28 3:30:1組卷:5引用:3難度:0.8 -
3.2022年9月30日是第九個烈士紀念日。北京市東城區中小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近百名學生參加了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多所學校舉辦主題演講、詩歌朗誦、尋訪紅色足跡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 )
①繼承革命文化,賡續紅色基因
②傳承創新精神,構筑中國價值
③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精神
④吸收外來文化,發展中華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發布:2024/12/18 9:0:1組卷:110引用:10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