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蝦共作”立體種養生態農業模式是指在蓮田種植子蓮的過程中,利用子蓮和小龍蝦共生互利特點及兩物種生長發育對環境的要求,充分利用光、熱、水及生物資源,通過蓮田改造和水位管理等技術措施,在蓮田中周年養殖小龍蝦,將蓮田種植業系統與養殖業系統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種養一體化的立體水生生態農業系統。

(1)結合圖示分析“蓮蝦共作”能有效地提高蓮田肥力的原因:子蓮莖葉還田,能增加土壤有機質:蝦糞和蝦殼回田也可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肥力。子蓮莖葉還田,能增加土壤有機質:蝦糞和蝦殼回田也可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肥力。。
(2)與單一水田生態系統相比“蓮蝦共作”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是因為 “蓮蝦共作”能增加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生態系統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抵抗力穩定性高。“蓮蝦共作”能增加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生態系統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抵抗力穩定性高。。
(3)立體農業運用 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蓮蝦共作”立體種養生態農業還實現了能量 多級多級利用和物質 循環再生循環再生利用,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凈化了環境,而且增加了經濟效益。
(4)蓮田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增加土壤碳匯、調節氣候等多種功能,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間接間接價值。
【考點】生態工程的實例和發展前景.
【答案】子蓮莖葉還田,能增加土壤有機質:蝦糞和蝦殼回田也可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肥力。;“蓮蝦共作”能增加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生態系統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抵抗力穩定性高。;群落的空間結構;多級;循環再生;間接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稻鴨共作是一種綜合農業技術。鴨子可為水稻除草、控蟲、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為鴨提供充足的水、適量的食物以及勞作、棲息場所,最終獲得無公害、安全、優質的大米和鴨肉。以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B.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由水稻、雜草、鴨子和昆蟲組成 C.稻鴨共作生態農業實現了物質良性循環與能量多級利用 D.一塊稻田中全部的稻飛虱(一種有害昆蟲)屬于一個種群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25引用:3難度:0.7 -
2.如圖是某地農民以沼氣為紐帶建立的農業生態系統。沼氣是有機物質在厭氧環境中,通過微生物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性氣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機物變成沼氣的過程主要分為兩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細菌將糞便、秸稈中的復雜有機物分解成簡單有機物和CO2,再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將CO2還原成甲烷,甲烷菌也從中獲得能量而生長。回答下列問題:
(1)該系統有效促進了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
(2)沼氣池中參與發酵的甲烷菌是一種細菌,其可遺傳變異的主要來源是
(3)沼氣池中參與發酵的細菌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屬于發布:2025/1/7 8:0:2組卷:0引用:1難度:0.7 -
3.在水庫的上游,將廢棄農田和鹽堿地改造成大面積蘆葦濕地,通過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決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問題,使水庫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流經該濕地的總能量是該濕地中的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B.大量種植蘆葦的原因是蘆葦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C.濕地中生物種類多樣,可利用正反饋調節維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 D.從廢棄農田到蘆葦濕地的變化屬于次生演替,該過程體現了人類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45引用:10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