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為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紀,《考工記?磬氏》中就有“已上則磨其旁,已下則磨其端”的制磬技術的記述,這里的“上”、“下”指的是聲音的高低。利用這種技術改變的是磬發出聲音的( ?。?/h1>
【考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
【答案】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7/16 8:0:9組卷:1153難度:0.8
相似題
-
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女高音“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聞其聲而辨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調來判斷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色會不同 D.演奏二胡用不同的手指按弦是為了改變響度 發布:2025/9/26 12:30:1組卷:191難度:0.6 -
2.在公共場所應輕聲講話,輕聲是指聲音的( ?。?/h2>
A.音色好 B.音調低 C.頻率高 D.響度小 發布:2025/9/26 20:30:1組卷:109引用:6難度:0.9 -
3.在2020年10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上,歌手薩頂頂獻唱《左手指月》,歌聲高亢、空靈,網上模仿她唱這首歌的人數量龐大,他們和薩頂頂聲音的最大不同是。很多模仿者都說“這首歌聲音太高,唱不上去”,這里的“高”是指聲音的。(兩空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
發布:2025/9/26 14:0:1組卷:90難度:0.6
相關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