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課內文言文,完成各題。
          【語段一】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有?
          【語段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語段三】
                至于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要領會古文的內涵,首先要疏通文義。小英運用課內遷移法對語段中加點詞語進行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B
          B

          編號 語句 遷移 釋義或用法
          A 吾德馨 我亦無他,手熟爾(《賣油翁》)
          B 何陋 豈能為暴漲攜去(《河中石獸》) 代詞
          C 物喜 中有足樂者(《送東陽馬生序》) 因為
          D 至于者歌于途 命夸娥氏二子二山(《愚公移山》)
          (2)朗讀是感受文言意蘊的好方法。下面是小英朗讀語段后的感受,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D
          D

          A.語段一同《答謝中書書》一樣,以駢句為主,讀起來朗朗上口。
          B.語段二中運用了反問、對偶等修辭手法,讀起來鏗鏘有力。
          C.語段三通過“者”“也”“之”等虛詞的使用,讀起來舒緩自如。
          D.三則語段時期不同、作者不同、文體各異。故讀起來感受不同。
          (3)請根據語段及小英找到的背景資料,分析古代文人的志趣抱負有何共同特點。
                【材料一】劉禹錫因參加“永貞革新”被貶至和州。和州知縣見他被貶,故意刁難之。半年時間,強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劉禹錫提筆寫下《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材料二】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為改善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后人稱之為“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同一時期,歐陽修也因參與新政,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答案】B;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30 13:42:58組卷:1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5/1/2 23:0:3組卷:34引用:1難度:0.7
          • 2.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所識窮乏者我與 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獨賢者有心也 故天將降大任于人也
            C.一簞,一豆羹 之不能盡其才
            D.今為宮室之為之 君子成人之
            (2)下列句子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得之生,弗得則死 居廟堂之高憂其民
            B.蹴爾與之 聚室謀曰
            C.萬鐘我何加焉 苛政猛虎也
            D.鄉(xiāng)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魚業(yè)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B.文中第②段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頭卻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
            C.文章通過“不辨禮儀”接受“萬鐘”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論證非常有力。
            D.本文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也能經受住考驗”的道理。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14引用:4難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55引用:4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