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檢驗淀粉水解的情況,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試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熱5~6min,試管乙不加熱.待試管甲中的溶液冷卻后再進行后續實驗.
實驗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加熱,沒有磚紅色沉淀出現.
實驗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幾滴碘水,溶液變為藍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實驗時,溶液不變藍色.
實驗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調節至堿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
(1)寫出淀粉水解的化學方程式:(C6H10O5)n(淀粉)+nH2O酸性nC6H12O6(葡萄糖)(C6H10O5)n(淀粉)+nH2O酸性nC6H12O6(葡萄糖).
(2)設計甲和乙是為了探究 溫度溫度對淀粉水解的影響,設計甲和丙是為了探究 催化劑催化劑對淀粉水解的影響.
(3)實驗1失敗的原因是 沒有加入堿中和作為催化劑的稀硫酸沒有加入堿中和作為催化劑的稀硫酸.
(4)實驗3中溶液的顏色無明顯變化的原因是 氫氧化鈉與碘反應氫氧化鈉與碘反應.
(5)下列結論合理的是 abcdabcd(填字母).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劑和一定溫度下進行
b.欲檢驗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卻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檢驗淀粉的水解產物具有還原性,應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氫氧化鈉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堿性,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并加熱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則實驗1可能出現預期的現象.
酸性
酸性
【考點】淀粉的性質和用途.
【答案】(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溫度;催化劑;沒有加入堿中和作為催化劑的稀硫酸;氫氧化鈉與碘反應;abcd
酸性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457引用:7難度:0.5
相似題
-
1.2021年9月24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一項重大成果——首次在實驗室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生物酶催化劑是這項技術的關鍵因素。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淀粉和酶都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使用生物酶大大提高了人工合成淀粉的速率 C.催化劑能降低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D.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推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發布:2024/12/30 9:30:2組卷:20引用:4難度:0.6 -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淀粉、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 B.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發生水解反應 C.葡萄糖既可以與銀氨溶液反應,又可以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 D.天然油脂沒有固定的熔點和沸點,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發布:2025/1/9 8:0:2組卷:44引用:4難度:0.9 -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淀粉、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 B.葡萄糖既可以與銀氨溶液反應,又可以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 C.糖類、油脂、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發生水解反應 D.天然油脂沒有固定的熔點和沸點,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發布:2025/1/9 8:0:2組卷:11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