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可供使用的實驗器材有:電源(電壓恒為3V)、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一個,三個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5Ω、10Ω、20Ω)和導線若干。

(1)用筆畫線表示導線,把圖甲實物圖連接完整(要求:向左移動滑片電流表示數變大);
(2)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 斷開斷開狀態(tài);
(3)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fā)現電壓表和電流表均無示數,用一根導線分別與定值電阻和電流表并聯,兩表仍無示數,當導線與滑動變阻器并聯時,發(fā)現兩表指針有明顯偏轉,故障原因是 滑動變阻器斷路滑動變阻器斷路;
(4)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電壓表的示數為0.6V,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電流為 0.120.12A,使用的定值電阻阻值為 55Ω;
(5)圖丙是根據測量的數據繪制的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圖像,分析圖像可得出結論: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電阻成反比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電阻成反比;此實驗中控制的導體兩端的電壓是 22V。
(6)小明利用電源(電壓恒定)、電流表、阻值為R0的定值電阻、銘牌磨損的滑動變阻器、開關和單刀雙擲開關各一個,設計了如圖丁的電路,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開關S閉合,開關S1接a時,移動變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1;
②開關S閉合,開關S1接b時,變阻器的滑片 保持不動保持不動(選填“移到最左端”、“移到最右端”或“保持不動”),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2;
③電阻Rx=(I2-I1)R0I1(I2-I1)R0I1(用I1、I2和R0表示)。
(
I
2
-
I
1
)
R
0
I
1
(
I
2
-
I
1
)
R
0
I
1
【考點】用電流表和定值電阻測電阻;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答案】斷開;滑動變阻器斷路;0.12;5;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電阻成反比;2;保持不動;
(
I
2
-
I
1
)
R
0
I
1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2/24 2:0:1組卷:201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小明用“伏安法”測量未知電阻R的阻值。
(1)如圖甲所示電路,閉合開關前,要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到 (填“最左”或“最右”)端;
(2)當電流表的示數為0.3A時,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V,可計算出電阻R的阻值為 Ω;
(3)他接著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測出多組電壓和電流的值,計算出對應的電阻值及電阻的平均值。計算電阻的平均值的目的是 ;
(4)小明還想用一只電流表和一個已知阻值為R0的定值電阻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于是他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電路,并進行如下實驗操作:
①開關S和S1均閉合,記錄電流表的示數為I1;
②開關S閉合,開關S1(填“閉合”或“斷開”),記錄 ;則Rx=(用R0和測量出來的物理量表示)。發(fā)布:2024/10/10 3:0:1組卷:353引用:2難度:0.5 -
2.利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測量未知電阻Rx。(已知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R0)
實驗步驟:
(1)按圖連接實物電路:
(2)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到阻值最小處時,記錄電流表示數I1;
(3)接下來,將滑片移動到 ,記錄電流表示數I2。
表達式:Rx=。(用已知量和所測得的物理量表示)發(fā)布:2024/7/31 8:0:9組卷:33引用:0難度:0.5 -
3.某些固體材料受到外力后除了產生形變,其電阻也會發(fā)生變化,這種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電阻發(fā)生變化的現象稱為“壓阻效應”。現用如圖所示的電路研究某長薄板電阻Rx的壓阻效應,實驗室中有下列符合要求的器材:
A.電源(3V)
B.電流表A1和A2(量程均為0~0.6A,分度值均為0.02A,內阻1Ω,表示為r1=r2=1Ω)
C.開關S
D.保護電阻R(阻值未知)
E.定值電阻R0(阻值已知)
(1)為了測量電阻Rx的阻值,請在圖甲中虛線框內補全電路圖。
(2)在電阻Rx上加一個豎直向下的力F,閉合開關S,記下電流表A1的示數I1、電流表A2的示數I2,則:Rx=(用字母表示)。
(3)如表記錄了在施加不同壓力F時所測得的Rx:F/N 0 1 2 3 4 Rx/Ω 10 8 6 4 2
(4)為了保證實驗中電路安全,保護電阻R的阻值應該選用 。
A.1Ω
B.2Ω
C.4Ω
D.5Ω
(5)平時我們忽略了電流表自身也有一定阻值這個事實,其實電流表相當于一個能顯示流過自身電流的定值電阻,若考慮電流表A2自身電阻對實驗的影響,上述操作所測得Rx的值比真實值 (偏大/偏小/無影響)。發(fā)布:2024/9/5 1:0:8組卷:155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