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科研人員采取了包括“碳減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種措施。圖1為某生態系統碳元素流動模型,圖中數字表示生理過程或化學反應過程。圖2是鹽沼濕地中兩種主要植物翅堿篷、蘆葦的示意圖。

(1)圖1中生態系統的基石是 AA(填圖中字母)。圖1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形式流動的過程有 ⑤⑥⑦⑧⑨⑤⑥⑦⑧⑨(填圖中數字)。
(2)“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總量,實現相對“零排放”。用圖1中的數字序號間的關系,構建“碳中和”數學模型,即 ⑩=①+②+③+④⑩=①+②+③+④。
(3)現在濕地公園已然成為各個城市重要的天然碳匯,常見濕地從中央到邊緣主要為敞水帶、沉水植物帶、浮水植物帶、挺水植物帶、中生植物帶、喬木植物帶等,這體現了群落的 水平水平結構。
(4)植樹造林是“碳捕集”的重要措施之一。被海洋捕獲的碳稱為藍碳,濱海濕地是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的主體。為提高濕地藍碳儲量,某省實施“退養還濕”生態修復工程(如圖3)。該工程應遵循 自生、整體、協調等自生、整體、協調等(答出兩點即可)生態學基本原理,根據物種在濕地群落中的 生態位生態位差異,適時補種適宜的物種,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據圖2分析可知,對促進海岸灘涂淤積,增加鹽沼濕地面積貢獻度高的植物是 蘆葦蘆葦,原因是 與翅堿蓬相比,蘆葦的根系發達,利于在灘涂環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與翅堿蓬相比,蘆葦的根系發達,利于在灘涂環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
(5)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海洋是重要抓手,但研究發現深海區的下層幾乎沒有初級生產量,原因是 陽光不能照射到深海區的下層,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陽光不能照射到深海區的下層,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碳封存”是指通過技術手段捕集CO2,再通過高壓管道送到地下或者海底水久性封存。試分析該方法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是 過高濃度的CO2將殺死土壤微生物或深海生物過高濃度的CO2將殺死土壤微生物或深海生物。
【答案】A;⑤⑥⑦⑧⑨;⑩=①+②+③+④;水平;自生、整體、協調等;生態位;蘆葦;與翅堿蓬相比,蘆葦的根系發達,利于在灘涂環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陽光不能照射到深海區的下層,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過高濃度的CO2將殺死土壤微生物或深海生物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2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棄耕的農田經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過程中( )
A.演替過程屬于初生演替 B.群落的結構逐漸復雜化 C.群落優勢種無明顯變化 D.森林形成后苔蘚會消失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31引用:19難度:0.9 -
2.某科研小組對玉米地進行了研究,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調查玉米地范圍內物種的豐富度,屬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B.坡上與坡下玉米地的生物存在差異,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玉米地里不同的玉米品種體現了物種的多樣性 D.玉米地里雜草的產生、蚜蟲的遷入,說明群落發生了演替 發布:2024/12/30 23:30:2組卷:8引用:2難度:0.6 -
3.南方某地的常綠闊葉林因過度砍伐而遭到破壞。停止砍伐一段時間后,該地常綠闊葉林逐步得以恢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地常綠闊葉林恢復過程中,群落演替的類型為初生演替 B.該地能恢復為常綠闊葉林說明人類活動未影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常綠闊葉林得以恢復與土壤條件、植物的種子等的保留有關 D.與草叢中動物分層現象相比,針葉林中的動物分層現象較為簡單,豐富度低 發布:2024/12/31 1:0:6組卷:11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