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開始,科學家受達爾文進化思想的啟發,廣泛開展了人工動、植物育種研究,通過人工創造變異選育優良的新品種。這一過程人們形象地稱為“人工進化”。圖甲和乙分別表示棉花和油菜的“人工進化”過程,請分析回答問題:

(1)圖甲中,棉花纖維顏色和棉酚含量出現新類型,是因為60Co導致相應基因中發生了堿基對的 增添、缺失和替換增添、缺失和替換。
(2)棕色棉花抗蟲能力強,低酚棉產量高,從圖甲誘變Ⅰ代選擇表現型為 棕色高酚棕色高酚和 白色低酚白色低酚的植株作為親本,利用 單倍體單倍體育種方法可以快速獲得抗蟲高產棉花新品種。
(3)圖乙中,方法1處理后得到的油菜植株為單倍體,方法2處理可使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該育種過程中方法2最常用的操作為 秋水仙素處理幼苗秋水仙素處理幼苗。
(4)“人工進化”和自然界生物進化一樣,它們的實質都是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考點】生物變異的類型綜合.
【答案】增添、缺失和替換;棕色高酚;白色低酚;單倍體;秋水仙素處理幼苗;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23引用:1難度:0.1
相似題
-
1.下列各項措施中,能夠產生新基因的是( )
A.高稈抗病小麥與矮稈不抗病小麥雜交 B.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得到四倍體 C.用花藥離體培養小麥植株 D.用X射線處理獲得青霉素高產菌株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80引用:18難度:0.9 -
2.番茄的抗病(R)對感病(r)為顯性,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控制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為獲得純合高稈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員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若過程①的F1自交一代,產生的高稈抗病植株中純合子占 19B.過程②常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的種子 C.過程③應用的原理是細胞增殖 D.過程④“航天育種”方法中主要的變異類型是基因重組 發布:2024/12/30 21:30:1組卷:50引用:4難度:0.7 -
3.通常四倍體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高于野生型青蒿(二倍體,體細胞染色體數為18)中青蒿素的含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低溫處理野生型青蒿即可獲得四倍體青蒿 B.青蒿細胞中mRNA、tRNA、rRNA都是DNA轉錄的產物 C.四倍體青蒿與野生型青蒿雜交后得到染色體數為27的單倍體 D.青蒿中染色體解螺旋形成染色質的同時DNA分子的雙鏈也隨之解旋 發布:2024/12/24 8:0:2組卷:42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