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小明組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采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實驗前,小明發(fā)現(xiàn)實驗裝置處于圖甲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時,首先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
          便于測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
          便于測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

          (2)在正確操作過程中,得到下表的實驗數(shù)據(jù)。小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得到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5 5 2
          2 3 6 6 3
          3 4 2 2 4
          4 3 4 2 6
          5 3 6 9 2
          6 4 4 2 8
          (3)如圖丙所示,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圖乙中A點的鉤碼取下,換用拉力傳感器接在A點,然后將傳感器另一端連接在電腦上。對拉力傳感器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拉力F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丁所示,當把拉力傳感器向右傾斜時,要保持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將
          變大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
          動力的力臂變短
          動力的力臂變短

          【答案】右;便于測量力臂,并能消除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變大;動力的力臂變短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9 8:0:9組卷:37引用:2難度:0.6
          相似題
          • 1.小華同學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前,杠桿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此時杠桿處于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tài),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2)甲物體靜置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p0。小華將甲物體用細繩掛在輕質(zhì)杠桿的A端,把質(zhì)量為m0的乙物體懸掛在杠桿的B端,如圖乙所示,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甲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p1,AO:OB=1:3,O為支點。要使甲物體剛好被細繩拉離地面,小華設計了以下兩種方案,請你幫他完成;
            方案一:僅將支點O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
            方案二:僅增加乙物體的質(zhì)量,則乙物體增加的質(zhì)量為

            發(fā)布:2024/8/6 8:0:9組卷:25引用:1難度:0.6
          • 2.小明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用了一輕質(zhì)杠桿:

            (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則此時杠桿處于
            (平衡/非平衡)狀態(tài);
            (2)如圖乙所示,杠桿上的刻度均勻,在A點掛2個鉤,每個鉤碼重0.5N,如果在B處施加一個拉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當方向為
            時,拉力最小,大小為
            N;
            (3)小明繼續(xù)探究:保持A點鉤碼數(shù)量和力臂不變,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測出多組動力臂L1和動力F1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L1-F1的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請根據(jù)圖像推算,當L1為30cm時,F(xiàn)1
            N;
            (4)小明還想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原理來估算杠桿的質(zhì)量,進行了如下操作:
            A.如圖丁所示,O為杠桿的中點,若以杠桿上的C位置為支點,在C的右側(cè)掛質(zhì)量為m的鉤碼,移動鉤碼至D位置時,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
            B.用刻度尺測出此時鉤碼懸掛位置D點到C點的距離L1
            點(A/B/O)到C點的距離L2
            C.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估算出杠桿的質(zhì)量
            用給出的字母符號表示。
            (5)課后,小明制作了一個簡易杠桿,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它兩邊恰當位置分別放上不同數(shù)量的同種硬幣,使其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如圖戊所示。若兩邊同時各取走一枚硬幣,則杠桿的
            端將下沉。

            發(fā)布:2024/10/8 2:0:2組卷:88引用:3難度:0.6
          • 3.某實驗小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每個鉤碼質(zhì)量都相等。

            (1)杠桿在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此時杠桿
            (選填“是”或“不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為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
            (2)乙圖中在B點掛
            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把A、B處所掛鉤碼同時向O點移動1格,則杠桿
            (選填“依然平衡”“左端下降”或“右端下降”)。
            (3)如圖丙所示,用大小為F1和F2的兩個力在B點向下拉杠桿時,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F1
            (選填“>”“=”或“<”)F2
            (4)在實驗中,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測量多組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

            (5)實驗中小明曾提出“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影響杠桿的平衡”。為判斷這一觀點是否正確,小華制作了一個密度均勻的圓盤(相當于杠桿),圓盤可以繞著圓心O轉(zhuǎn)動(轉(zhuǎn)軸阻力忽略不計),如圖丁所示。他先在圓盤的C點掛上4個鉤碼,又在G點掛上一定數(shù)量的鉤碼后,圓盤在圖示位置平衡,此時CD水平;接著他將掛在G點的鉤碼先后掛在
            兩個點又進行了兩次實驗,發(fā)現(xiàn)圓盤仍在圖示位置平衡,則說明小明的觀點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發(fā)布:2024/10/24 18:0:2組卷:213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