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法治時代與法同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下圖展示的是李某在人生中遇到的若干重要事件及相關疑問,他逐一地在民法典中都找到了答案。
(1)在民法典施行前提下,閱讀材料結合李某遇到的若干重要事件及相關疑問,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這句話的理解。
【崇尚法治依法辦事】為增強青少年法治意識,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印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把法治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2021年3月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在工作報告上指出:“認真貫徹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出臺加強未成年人審判工作意見,完善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對未成年人犯罪,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但對主觀惡性大、手段殘忍、屢教不改的依法懲處。”
(2)材料中體現了對青少年的哪些保護?結合材料談談中學生應該如何依法辦事,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答案】(1)①民法典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又對社會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②民法典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人們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③我們一生都享有民法典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民法典規定的各項義務。
(2)社會保護、學校保護、司法保護。①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②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2)社會保護、學校保護、司法保護。①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②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0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公民要不斷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面對不法行為,以下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遇到人室盜竊,不動聲色,尋找時機及時報警 B.遭受校園暴力,以暴制暴,糾集他人進行報復 C.發生交通糾紛,保留證據,第一時間提起訴訟 D.購物買到假貨,忍氣吞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發布:2024/12/19 0:0:2組卷:174引用:15難度:0.8 -
2.生活中的下列行為,能夠體現依法辦事的是( )
①車輛在斑馬線上禮讓行人
②將共享單車帶回家中以方便出行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動讓座
④外出游玩在景點刻畫自己名字以紀念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③④ 發布:2024/12/28 3:30:1組卷:12引用:4難度:0.7 -
3.我國古代有很多法治的思想和理念在今天仍有時代意義。下列與上述名言表達的意思最相契合的是( )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商鞅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A.堅持依法治國 B.做到嚴格執法 C.學會依法辦事 D.開展普法教育 發布:2024/12/12 12:0:1組卷:145引用:20難度:0.8